6月19日,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发布。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程晓玲 摄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区”,依托华西坝大健康(金融)产业功能区、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等三大产业功能区,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服务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圈……6月19日,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下称“三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并公布相关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会上,《成都市武侯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成都市武侯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成都市武侯区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武侯区相关负责人在对实施方案解读时表示,该区将构建以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一核二带三轴四片”文商旅体产业空间布局,并建设一批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同时,还将通过创建示范园区、打造特色街区、布局小微空间、提升消费载体、建设综合场馆、推出旅游线路等方式,构建一批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应用场景。
此外,武侯区在发布会上重点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区”目标,并对相关任务进行量化——到2021年,力争接待旅游人次突破26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文创产业市场主体和产业增加值“两个翻番”,即文商旅体市场主体超过20000家;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50亿元。
在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方面,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华西坝大健康(金融)产业功能区、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三大产业功能区,坚持分类分区,加快规模聚集,打造具有武侯辨识度的服务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圈。到2021年,全区累计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40家以上,力争50家,其中主导产业总部企业25家以上。打造总部经济楼宇8栋以上;本土企业进入“6类”500强实现零的突破,总部企业提升能级10家以上,服务型总部经济对全区经济贡献占比超过30%。
据介绍,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武侯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了从一年起势到三年成势的递进式目标体系,并细化明确“环川大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反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的相关指标。(文/程晓玲)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