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火热,早就吸引了BAT三家的竞相入局。
每经记者 毕媛媛 温梦华 每经编辑 杜毅
阿里最近又出手投资了。
近日,印度短视频社区产品VMate获得阿里亿级美元融资。作为阿里短视频的一个最重要布局,这款由UC孵化的VMate与钉钉、天猫精灵,阿里人工智能等项目一同归入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
伴随抖音的火爆,头条系在短视频领域可谓“独占鳌头”。不过,一直以来BAT也并未放弃对短视频的砸钱投入,每经记者曾统计,2018年BAT“投喂”了逾15款短视频产品。但随着国内短视频市场逐渐被瓜分殆尽,要想在抖音之后抢占国内市场可谓难上加难。
短视频出海热潮接踵而至,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成为短视频出海浪潮中的试水地。有机构分析,东南亚市场中,18-24岁人口比例接近30%,加上地缘文化相对接近,是短视频产品的潜在核心用户群体。
不论怎么说,短视频出海都是外界了解中国最好的一个窗口,但是在激烈竞争下,每一款产品如何争夺有限的市场?
国内市场抖音“独占鳌头” 短视频瞄准海外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VMate是一款面向印度年轻人的短视频UGC内容社区产品,用简单、直观、易用的App帮助用户记录和分享生活,该产品由UC于2017年底在印度创立。
图片来源:阿里提供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在日前网络视听大会上介绍到,2018年视频内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71.3亿元,仅短视频就贡献了467.1亿元的市场,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还仅仅是55.3亿元。
虽然短视频行业依旧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但对于错过“抖音”的BAT来说,国内市场并不是很好的“突围”机会。此次阿里瞄准的便是海外印度市场,相关研报指出,投资印度的企业看中的大多数是印度尚未挖掘的互联网红利和人口红利。
每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网络服务的提升,印度用户的需求已从原来的快网速、省流量,过渡到更多内容消费。印度作为非常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和市场潜力。
但事实上,海外市场的发力也并非只有阿里一家。面对庞大的印度市场,抖音、欢聚时代等各大公司纷纷入场推出了国际版本的短视频APP。
Sensor Towe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抖音推出的国际版TikTok位居短视频APP第一名,而欢聚时代推出的Like也仅次于Tik Tok和Whats App,位居社交媒体第三名。今日头条旗下的Helo和Vigo Video则分列第六和第八,而接受阿里巴巴投资的VMate仅位居25名。
VMate总裁程道放认为,印度市场有足够的时间让相关产品成长起来。他预计这个时间进程有三到五年左右。“我们的创新没有太紧迫的变现压力。”
亿级美元融资背后 阿里大文娱创新业务浮出水面
据了解,VMate由UC于2017年底孵化, 此次亿级美元融资完成后,VMate将进入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阿里大文娱班委、UC总裁朱顺炎为大文娱创新业务负责人。近日,朱顺炎向媒体阐述了他的创新业务思考。
据介绍,阿里大文娱创新业务建立了一整套推动和孵化创新项目的机制。创新项目将来自于各个BU的内部,以用户价值为唯一衡量标准。当产品发展到一定用户量级,或者方向足够清晰,将通过投资评审会的答辩获取融资,然后将独立发展,产品团队会获得股权激励。
短视频的火热,早就吸引了BAT三家的竞相入局。据每经记者统计,截止2019年初,阿里共有三款短视频产品,腾讯由五款短视频产品,百度最多有七款。相比起来,阿里的动作“佛系”很多,2017年3月底,土豆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然而,不久后土豆重将长视频业务拾起;另一款鹿刻的更新也是停留在6个月前。
那么VMate特殊在哪呢?据透露,此次融资阿里采用的是外部投资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内部预算。对此,朱顺炎解释道:“在面对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时,增强团队的独立自主性尤为重要,体现在人和财两方面。我们希望项目可以像市场上的创业团队一样,充分发挥资金效力。”
朱顺炎介绍,创新业务的一个策略,就是在有优势地位的市场先打开局面,选择印度就是因为UC在印度比较有优势,进入早,做得规模大。
UC从2009年就开始进入印度市场,2011年在印度设立办公室,UC浏览器长期占据印度手机浏览器市场第一。“我们在印度的几个产品基本上都能打胜,说明我们对这个市场的理解,我们团队的战斗力,组织的力量都是比较匹配的。”朱顺炎透露,还有多个国内的创新产品正在孵化中,分别代表了文娱消费领域不同的新形态。
不过,朱顺炎也表示,阿里将不会以重金砸入迅速扩张的模式去推动VMate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首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互联网扩张方式在印度的市场中并不适用,从商业化角度看,印度市场“是一个谨慎待开拓的市场”,同时也不会过多考虑是否通过UC为VMate导流。
同时,朱顺炎强调,大文娱创新业务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育和推动几个做到千万DAU的互联网新产品,而是通过文娱创新产品,去服务阿里经济体未来的目标用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