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张北
图片来源:东方IC
东方精工与子公司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德)的“罗生门事件”愈演愈烈。
5月6日,普莱德在召开的“业绩‘被亏损’管理怎背锅?”2018年业绩媒体说明会上公开表示,东方精工披露的相关内容与事实不符,普莱德2018年并未亏损2.19亿元,而是净利润约达3.3亿元,普莱德表示“不背锅”。
当晚,东方精工(002611,SZ)发布公告称,此次发布会均系普莱德原股东推荐至普莱德任职的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单方面发起的行为,该行为和有关声明内容均未经普莱德董事会批准,未获得普莱德股东确认和授权,且声明内容存在诸多误导性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业绩说明会上,普莱德管理层方面称,过去三年来,普莱德产量、销售收入及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了大幅度增长,2016年至2017年均实现了重组时的业绩承诺。2018年,普莱德承诺的业绩为4.23亿元,尽管受行业补贴政策的影响,普莱德管理层认可的净利润也完成了近80%的承诺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普莱德管理层至今没有拿到审计底稿及审计证据。普莱德管理层表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东方精工,对普莱德2018年财务数据的调整,缺乏事实依据,还与以前年度的会计处理互相矛盾。
对此,一位接近普莱德的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普莱德管理层多次书面要求与立信、东方精工方面进行沟通,并提出了希望通过与管理层、相关方访谈等方式,积极沟通解决存在的分歧,但对方至今只提供了调整分录,没有提供调整依据。
在东方精工《2018年度审计报告》披露前,普莱德从未收到过完整的审计报告正式稿。直至东方精工《2018 年度审计报告》披露后,在普莱德管理层的要求下,立信才提供了最终版普莱德2018年度财务报表差异调整事项(而非完整的审计报告)。普莱德表示,东方精工及立信一直单方面推进普莱德 2018 年度审计工作,未与普莱德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
针对立信和东方精工提出的关联交易等多个审计调整事项,普莱德管理层也多次主动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及立信会计师提出请求,并安排了与普莱德管理层、关联方及其他相关各方的访谈,以期能为其提供更为直接、关键的审计证据。
但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及立信会计师均未对此作出回应,立信会计师在未直接了解相关事项背景、普莱德实际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的情况下,单方面提出了所谓的审计调整事项。因此,普莱德管理层无法认可并签署经立信会计师审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
普莱德管理层认为,在公司2018年审计过程中,管理层一直保持配合和积极沟通的态度。相反,东方精工和立信在提出所谓的审计调整事项后,一直拒绝普莱德管理层提出的访谈、沟通等请求,致使相关分歧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普莱德2018年审计报告一直无法出具。
一位熟悉普莱德收购事件的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是东方精工和普莱德原股东对赌协议的分水岭,前者想在能够获得4.25倍高额补偿的最后一年试图“捞一把”。
根据东方精工和普莱德原股东双方签订的对赌协议,2016年-2018年普莱德若未达到承诺利润,补偿义务人须优先以取得的东方精工股份进行补偿(东方精工以1元回购),不足部分由补偿义务人以现金方式补足。如果2019年未达到,补偿义务人则以现金方式进行业绩补偿。
这意味着,如果普莱德完成2018年的业绩承诺,那么对其原股东来说,东方精工对普莱德的收购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即使普莱德2019年没有兑现承诺利润,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而此时东方精工否定普莱德2018年业绩,认定其亏损约2.19亿元,这样东方精工既可提前拿到普莱德控制权,又能拿到26.45亿元补偿,相当于之前的收购价打了4.4折。
随着普莱德的“不背锅”发声,东方精工因披露2018年业绩所引发的“罗生门”越来越扑朔迷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