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张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在车市增速放缓影响下,自主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淘汰赛已经打响。
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18.5万辆,同比下降20.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一些主流自主品牌销量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根据乘联会数据,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排名前五的厂家中,三家都在下滑。其中,吉利销售新车34.79万辆,同比下滑10.2%;长安销售新车20.62万辆,同比下滑25.2%;上汽乘用车销售新车13.51万辆,同比下滑22.2%;只有长城和比亚迪销量实现正增长。
竞争日益白热化,除了加快产品更新迭代,提升产品力外,不少车企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 自主品牌应该‘走出去’,寻找外面的市场机会。中国车市再想实现两位数增长几乎不可能,相比之下东南亚、印度等市场正在快速崛起。这种趋势符合全球汽车工业转移规律。”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自主品牌阵营中,上汽自主品牌已经尝到了甜头。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销售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其中,MG品牌同比增长49.9%,MAXUS品牌同比增长54.2%。2019年,上汽集团计划实现海外销量35万辆。
“走出去”不只为销量
“我们‘走出去’的第一件事,不是做销量,而是做口碑。这就意味着,‘走出去’的不止是产品,还有服务和体系。上汽走到哪里,我们的体系支撑就到哪里。”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沙特经营上汽品牌的Hazm Sami Jamjoom看来,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认知还不够。“十年前,就有中国品牌将产品出口至沙特,但质量不太好,设计也没有吸引力,售后服务几乎为零,很多零部件买不到,当时国内消费者对这些品牌印象很差。甚至在澳大利亚市场,一些中国品牌也曾因为售后跟不上,无法进行维修,导致惨败出局。”
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品牌“出海”,重塑品牌形象成为重中之重。据记者了解,上汽计划将国内完整的售后体系复制出去,并进行“本土化”调整。如,在中东地区,上汽采取门对门售后服务,电话预约售后,上门为车辆提供保养、快修等服务;在澳大利亚,由于很少有消费者会接用户回访电话,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来了解客户满意度。
澳大利亚墨尔本经销商Conrad Taylor认为,现在上汽MG推出了更好的保修服务,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只有在消费者支持和售后服务方面能够持续投入,坚持做好汽车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目前,上汽自主品牌已在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新、中东GCC形成了六个“万辆级”市场,是多个市场内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之一。
“我们提供了其他竞争对手没有的服务,在把国内已经有的体系延伸出去作为基础,进一步改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些独特的服务,这也是我们进入一个市场以后重点要突破的。” 杨晓东告诉记者。
“出海”也要差异化
除了重塑中国品牌形象,上汽还需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杨晓东认为,上汽“出海”不做贸易模式,而是要在一个市场深耕,形成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了解到,上汽在英国、美国和以色列建有3个海外创新研发基地;在泰国、印尼、印度建有3个海外生产基地;在欧洲、北美、澳新、南美、中东等地布局11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依托旗下华域零部件在海外的85个基地和覆盖近40个国家的安吉物流业务,形成较强的供应链中心;2018年,上汽在印尼还成立了首个海外金融公司,成为将汽车金融推向海外市场的首个中国品牌。
然而,由于整体环境和政策因素限制,汽车金融“走出去”面临很多困难。但在杨晓东看来:“再难也要‘走出去’,这个局一定要破,否则我们和国际跨国企业就不可能站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
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上汽的打法也有所不同。如,在新兴市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低成本运作,打造品牌竞争优势;在成熟市场,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供绿色的移动出行方案和智能网联生态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新零售。
在泰国这一日系车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上汽MG选择以“智能网联化”为突破口,基于国内量产的斑马系统,专门开发了一款泰语版的i-Smart系统,率先让“互联网汽车”在泰国落地。凭借年轻化、互联网化的MG车型,上汽迅速打开了泰国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MG在泰国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并跻身整体汽车市场销量前十。
此外,上汽还坚持以新能源汽车撬动海外市场。“目前,大通MAXUS的电动汽车已经批量进入部分欧洲市场。今年四季度,首款全球电动车MG EZS也会批量进入欧洲,我们对这款车信心非常足,确保产品符合所有地区最高等级的要求。”杨晓东透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