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2018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企业峰会”医药健康论坛上,多位医药行业专家、药企人士表示,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中药用量低,中医机构少”的困境,而优质中药原料的稀缺,甚至让药企人士担心中医学将来会面临“有医无药”的局面。
每经实习记者 滑昂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实习编辑 徐斐 魏官红
“2018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企业峰会”医药健康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滑昂 摄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困扰中医药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12月7日,在“2018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企业峰会”医药健康论坛上,多位医药行业专家、药企人士表示,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中药用量低,中医机构少”的困境,而优质中药原料的稀缺,甚至让药企人士担心中医学将来会面临“有医无药”的局面。
对此,一位专家建议,需要将中医药用现代医学语言表述,来促进中西医的融合发展,实现中医药“走出去”。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将当下的中医药发展环境称为“百年机遇”。
刘张林表示,中西医并重是国家目前确定的医学健康方面的战略。随着科技发展,中医药由原来“说不清、道不明”到现在“局部地能争取说得清、道得明”,说明科学的发展能提升中医药在未来发展的基础和能量。
然而,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指出,“中西医并重”的提出是因为目前中医、中药势微非常严重,“有很多三甲医院中医科都没有了,部分中医院现在经营状况也非常困难”。他还表示目前很多医院把大量的中药、中成药列为辅助药目录:“就是少用或者不用(中药),这个时候怎么发展?”
“第一线的医生经过大量的科研、临床工作,证明中医、中药是有效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关节科主任杜春林表示,现在国家提出中西医并重其实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此前的较长时间内中医都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了解到,今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统医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已经签署。
这份《谅解备忘录》内容涵盖标准规范、临床指南、数据整合、资源利用、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科学和文化及标准规范的国际影响力,为下一阶段中医药高水平走向世界、融入主流医学夯实基础。
而中医药的标准化,在诸多医药行业专家、药企负责人看来,首先要解决中医药的现代医学语言表达。
“中医中药是通过古汉语进行传承,比如气血、经络、天人合一;而西医的传承体系来自于数学和化学,比如有效率达到多少?”史立臣介绍道。他认为,目前中成药、中药试剂需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将中药的临床数据安全性、有效性都使用现在医学语言进行表达。他进一步将中医药的标准化概括为,中医的诊疗标准化和中药质量提升。
“中药和化药不太一样,每种药材价格千差万别。”在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林看来,要实现中药标准化,需要从源头的中药材料抓起,公司也正在打造标准化常用中药原料基地。
杜春林毕业于西医专业,他表示,中医学生写的论文必须适合于国际学术标准,如统计学数字,统计方法等,中医国际化也需要使用现代医学语言。但他同时认为,中医除了与国际接轨外,还应形成自己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对于中医药如何突破困境,医改专家魏子檸也建议,中西医并重需要将中医和西医进行整合。“没有整合医学的发展,我们的医学将来不是完美的。”魏子檸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