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之所以提出启动城镇化拉动内需,是因为目前中国还有8亿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就算只有3亿多人口在城市固定下来,只要城镇户籍人口占比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公共服务的完善,会再次启动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能拉动投资,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文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
当国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唤醒内需成为“一盘大棋”。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坚定地认为,城镇化应该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
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城镇化发展,当时一个重要的论调是——如果转移3亿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他们会购买住房及与住房相关的一系列产品。事实证明,随着城镇化进程,当时面临的工业制成品过剩的问题被“消化”掉了。
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李铁再次坚定地提出启动城镇化。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当更多人口将从临时性的流动转化为常住人口,就成为启动内需的必要保障。
“仅仅30年,我们的很多城市进入了一个表象的现代化进程。”李铁开门见山地敲响了城镇化进程的警钟。高楼平地起的表象之下,潜藏着诸多问题。
比如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房地产,一方面释放了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另一方面又成为目前城市运转的依赖。比如政策供给偏重于行政措施“一刀切”,有时忽视了对城市问题的深刻分析。又比如,城市面貌已经极其现代化,但实际上我国城镇户籍人口只完成了42.35%,还不到一半。
既然如此,为何还将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李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之所以提出启动城镇化拉动内需,是因为目前中国还有8亿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就算只有3亿多人口在城市固定下来,只要城镇户籍人口占比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公共服务的完善,会再次启动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能拉动投资,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
至于通过城镇化来拉动内需,如何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再次产生、扩大城市病?李铁认为,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空间也应该作出调整。
李铁以住房举例。他说,新城镇化人口不一定在城市中心买几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到远郊,在一小时圈甚至更远的地方居住,城市需要轨道交通规划实现人口流动的通勤需求,“不是靠所谓的行政,而是从空间上更好地规划,分解和控制主城区的功能,让周边中小城市参与协同发展。”
过去城镇化造成的另一个忧患,便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李铁提到,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存在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政府对资源强调动能力的特点,一方面让中国在这么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繁华的城市景象,但也造成了区域间、城乡间利益结构的固化,以及城市后续发展成本的增加。
对此,李铁认为,固化的原因在于目前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是一种僵化的状态,“不能实现现代化规模经营,乡村怎么能振兴呢?”
在他看来,将大量的农村户籍人口引入城市、城镇,才能提高农业的人均资源增长,才有可能解决和实现农村农业发展和规模化的经营。
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要素不流动,也成为一种传统体制的僵化。
“城乡之间的土地、户籍不能流动,房子不能买卖、户口不能迁徙,怎样带动发展呢?”李铁提出,若是乡村振兴一味依靠政府补贴,将过多的资本投入到没有效益的农村,不仅不能带来乡村振兴,反而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不能吸引更多更有活力的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推动建设发展。
启动城镇化,一方面是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是助力乡村振兴。
李铁表示:只有农村人口大量减少、进入城镇,才使得城镇和非农产业有能力对乡村进行补充,这叫以工补农、以城补乡。只有城乡要素相互流通,才能带动城市资本去寻求乡村发展的机会,才有可能使农业收入增加,带来未来潜在的发展机会,才能带动乡村的服务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