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观潮 | 40年,谁是最成功的40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2 12:37

    根据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40年:谁是最成功的40城?》,40座城市当选“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其中,东部沿海城市占据23席,温州、佛山、东莞等在民营经济推动下发展的城市引人瞩目。报告发布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总结中国城市的发展经验,探讨其发展动力,诠释其发展原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每经记者 余蕊均 谢孟欢    每经编辑 杨欢

    改革开放40年,谁是最成功的城市?

    像深圳这样,从小渔村一跃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故事,被称之为奇迹。大国崛起,必然带来大城的崛起。只有一个奇迹,显然还不够。

    但289个地级市(不含港澳台),总有城市步子要快一点,发展要好一点。简单地说,城市的竞争力总有高下。

    根据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城市星火已燎原》,40座城市当选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其中东部沿海城市占据23温州、佛山、东莞等在民营经济推动下发展的城市引人瞩目。

    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倪鹏飞龚维进王海波共同完成。作为报告发布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总结中国城市的发展经验,探讨其发展动力,诠释其发展原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究竟是哪40座城市入选?标准是什么?又有哪些城市入选?先听听我们和倪鹏飞教授的快问快答。

    为什么要选?

    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在共同崛起的同时,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化与不同。尤其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原有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空间布局发生了调整,有的城市加快融入世界参与全球分工,而有的则面临地位的相对衰落。

    所以,在这个阶段,总结中国城市崛起的经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解释城市变化的原因、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市在40年以来的发展都是很成功的,但我们要找到最成功的城市,回顾成功城市崛起的规律,就是找到‘城市成功学’。”在倪鹏飞看来,选择中国崛起中最成功的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就是探寻“城市成功学”。改革、开放、创新这三个因素,是这些城市成功的最大共性,而谁的动作更快、力度更大,则能够从主观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比如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许能为更多的城市提供借鉴参考。

    标准是什么?

    “两个标杆”:40年来的人口密度变化和经济密度变化

    “两个门槛”:排除资源型城市和人口净流出城市

    倪鹏飞表示,经济密度就是地均GDP,是一个效率指标,“40年来中国城市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地域面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仅仅比较GDP总量或增长量,就会出现重大偏差。所以用了这样一个标准。”

    同理可以解释“人口密度”,并且,人口本身就是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体现。

    对于“门槛”的设置,倪鹏飞解释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控性,“如果以20年为期,可能发展得还不错,但到后面就停滞了,所以放到长远来看,就能发现只靠资源是不行的。”

    结论是什么?

    首先,区位优势促进城市快速发展,4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且大多数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的极化阶段使得中心城市更有优势。

    倪鹏飞表示,与外界联系越便利的区域越能实现改革与创新,而东南沿海地区具备这样的天然优势。过去40年,中国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按照先聚集后扩张的发展规律,资源会向经济相对较好的区域聚集,也就是东南沿海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

    其次,高城市行政级别促进城市快速发展,40个城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12个副省级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8个省会城市。它们均具有较大的城市规模,比如,4个直辖市的人口规模包揽前四名。同时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即使受区划等外部因素影响,40城的收入水平至少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第三,改革创新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深圳和重庆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发展政策。倪鹏飞认为,未来国家政策仍会在城市发展中继续产生影响。

    亮点提示:

    从省域分布来看,在这40个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中,广东有8个城市入选,领跑全国,江苏、浙江分别以4城、3城紧随其后。

    同时,贵州、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和西藏共7个省区没有城市进入前40名。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最成功的40城究竟有谁。(排名不分先后,为方便查阅,以下按城市拼音字母排序)

    注:本文研究成果来自倪鹏飞龚维进王海波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

    B

    北京:具备建设世界城市的潜力

    首都北京被称为“首善之地”,是中国政治、文化、科技和外交中心。在全球化浪潮中,北京已具备建设世界城市的潜力。

    评语:截至2015年北京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19.6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倍。北京以首都的地位对内辐射全国,汇聚全国资源,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腹地;对外作为国际交流中心联系全球,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C

    长沙:“两型社会”和湘文化抢占先机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即“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评语:长沙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07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2倍。长沙是全国重要的高铁和航空枢纽,同时具有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业,在基础设施、引资体系、销售物流、人力资源储备方面初具规模,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可以顺畅地承接产业转移。

    常州:借力中心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评语:截至2015年常州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3.0倍。常州以“一核八园”建设国家创新科技园区,以“科教城”为核心,配之以创意、太阳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其石墨烯、碳纤维、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加快。

    成都:历史积淀、自然环境逐渐发力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评语:成都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1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8倍。最近十年,成都历史文化沉淀、优美和优越的城市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发达的现代交通和通讯网络缩短了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的信息联系,均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重庆:三大机遇促发展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

    评语:重庆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85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8倍。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重庆成为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峡大坝建设是其快速发展的三大机遇。重庆腹地辽阔、资源丰富,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也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D

    大连: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发展

    大连是东北地区辽宁省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届中国夏季达沃斯举办地。

    评语: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经济密度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d代以来差距加速拉大,截至2015年底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7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大连气候舒适、风景迷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内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对外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相邻,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

    东莞:发达的制造业托起“世界工厂”

    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制造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工厂”。

    评语: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密度平稳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则陡然提速,截至2015年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3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7.6倍。东莞有众多的外资、合资和民办企事业,“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经济发展初期起了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亦在东莞设立工厂或投资,例如杜邦、三星电子、诺基亚、可口可乐公司等。

    F

    佛山:坚守民营制造发展本土经济

    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评语:截至2015年佛山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29.5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作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之一,佛山区位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其民营企业实力强劲,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特别重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佛山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镇,专业镇是推动佛山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福州:首批对外开放城市逐渐发力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首批1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口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和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评语:福州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1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4倍。福建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和拥有大批在外的闽籍侨胞,省会福州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外商投资,GDP一路突飞猛进。同时,通过发展民营企业,促进自身经济增长,同时受海峡关系影响较大。

    G

    广州:领风气之先引领中国改革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

    评语:四十年来,广州经济密度呈指数级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其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34.1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广州正着力打造与世界深度互联互通的国际枢纽型网络城市,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崛起浪潮中担当起领头羊的角色。

    H

    杭州:“中小企业商都”服务全球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长三角三大中心城市之一,G20峰会的举办城市。

    评语:截至2015年底其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4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4倍。杭州的电子商务模式为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开辟了崭新的路径,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低成本、快速和高效,杭州也成为了中国的“中小企业商都”。

    合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节点城市。

    评语:合肥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7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7倍。作为皖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合肥成为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同时,合肥利用高校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打造办事效率高和服务意识强的有为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J

    江门:外向型制造业驱动超常规发展

    江门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

    评语:江门经济密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平稳上升,其增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截至2015年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2.1倍。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旅外侨胞达2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这对江门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起了重要作用。江门有南国纺织城之称,是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

    济南: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发挥作用


    评语:济南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8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6倍,在所有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济南通过举办亚洲杯、全运会、中国艺术节和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等国家级和国际级盛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济南也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K

    昆明:特殊区位优势奠定枢纽地位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

    评语:昆明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7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5倍。世界园博会彰显了昆明特色和中国气派,也给昆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昆明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进行经贸往来的陆路枢纽,尤其是中国对缅甸、老挝和泰国开放的陆路枢纽。

    L

    兰州:区域综合优势成就快速发展

    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均快速发展。

    评语:截至2015年兰州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4倍。兰州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与中西亚国家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已经达成了中哈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多个合作项目。“一带一路”的实施打开了兰州向西开放的空间,有力推动了兰州经济社会发展。

    N

    南昌:综合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

    南昌是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

    评语:南昌市经济密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平稳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则呈直线型上升,截至2015年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6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6.9倍。南昌是沿海地区商贸辐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市内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发展最快的20个城市中名列第15名。

    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潜力逐步显现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和内河港行重要城市。

    评语:南京的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6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3倍。南京科研院所众多,科技成果丰硕。工业经济及技术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通过市场化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利用上海都市圈外部性发展,同时辐射苏皖,联动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整体发展,实现快速发展。

    南宁: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发力

    南宁是北部湾核心城市、面向东盟十国的通道、西南地区出海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

    评语:南宁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其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2倍。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印发之际,南宁十三五规划拟构建一区两片、六带多组团新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保证南宁经济稳定和快速增长。

    宁波:港通天下,制造业再添虎翼

    宁波是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和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评语:宁波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41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7倍。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在中国排名第一,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四的天然港口,特别是2008年5月1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使得宁波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同时,宁波制造业以产业价值链高端、制造工艺精和技术水平尖著称的“高精尖”而盛名海外。

    Q

    青岛:名牌战略走向全球

    青岛是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山东经济中心、国际性港口城市、“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

    评语:青岛经济密度是中国平均水平的11.54倍,人口密度是中国平均水平的4.85倍。青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发展上立足国际标准,坚持品牌战略。1984年青岛率先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了以“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争创青岛名牌产品的活动促进品牌崛起,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一批企业和知名品牌。

    S

    三亚:区位环境汇聚资源

    三亚是海南岛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

    评语:改革开放以来,三亚市经济密度平稳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则显著提速。截至2015年其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3.2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倍。坐落在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是我国唯一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其热带滨海资源禀赋十分优越,旅游业是三亚经济的支柱产业。

    汕头:民营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汕头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粤东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龙头城市之

    评语:汕头经济密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呈阶段性指数级上升趋势,新世纪以来开始加速。截至2015年其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11.9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1倍。汕头市是粤东、赣南、闽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民营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上海:依托中国腹地汇聚全球资源


    评语: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密度平稳快速上升,截至2015年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5.3倍。考虑到上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人口基础,增幅不可谓不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生产总值约占中国的4%。1992年批准设立的浦东新区,迅速成长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极,也是内地经济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深圳: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创造世界奇迹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将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评语:截至2015年深圳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122.7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作为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深圳在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竞争力一直居全国之首。

    苏州:与时俱进“苏州模式”成果辉煌

    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首。

    评语:截至2015年苏州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5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4.4倍。根据联合国报告,苏州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之一。“苏州模式”远近闻名,以政府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建厂的苏州工业园,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取得经济快速发展。1994年批准并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经济的增长极。

    T

    太原:丰富矿产资源支撑区域综合优势

    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评语:太原市经济密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波动中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则显著提速,截至2015年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8倍。太原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拥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优势,近年逐步形成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

    天津:依托新区快速发展

    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


    评语:截至2015年天津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4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5.5倍。天津工业发达、门类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2005年纳入国家战略的“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城市格局。

    W

    温州:民营企业之乡盛名远扬

    温州是浙江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评语:温州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5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8倍。温州经济发展始于1986年的“温州模式”,即“小商品、大市场”和活跃的个体私营经济,秉承船小好调头的经济发展理念红极一时。经历过老板跑路、信誉受损等议论,温州通过龙头企业培训、中小企业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和落后产能淘汰工程等途径,使得经济回升并由低级制造业向高级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化,再筑温州“铁三角”经济发展新趋势。

    武汉:知识和区位逐渐成为驱动主力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唯一副省级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光谷。


    评语:武汉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8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76倍。21世纪以来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武汉交通网络快捷发达,区位优势凸显。同时,武汉工业基础实力雄厚,通过提升现代工业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领中部地区崛起和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光谷在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芜湖:呼应浦东承接产业转移

    芜湖是安徽双核城市、南京都市圈城市和合肥都市圈城市。


    评语:芜湖市经济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0倍,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5倍。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政府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和电子电器三个产业,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由政府参与统筹外部资源和提供贴心服务,使得芜湖经济快速发展。

    乌鲁木齐:从亚欧大陆“中心”快速崛起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


    评语:截至2015年乌鲁木齐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2.7倍。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均有效推动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乌鲁木齐抓住机遇,近年来增速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之首。

    无锡:外向型经济创造苏南模式奇迹

    无锡是苏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评语:无锡的经济密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渐加大,截至2015年底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72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5倍,领先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无锡在探索以科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做出了榜样。

    X

    厦门:依托海峡两岸区位优势快速发展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评语:截至2015年厦门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28.6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改革开放以来,电子、机械和化工三大产业逐渐成为厦门支柱。此外,厦门区位优势显著,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西安:高新区发展迅猛,硬科技强势发力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商贸之心,新欧亚大陆桥及黄河流域最大城市、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评语:西安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4倍,西安的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4倍。西安在重大尖端技术、高校技术领域处于中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兵器、电子信息等重要科研硬科技的发展高地。1991年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猛,累计转化成果10000余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Y

    银川:“高精新”发展路径贯通中阿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宁蒙陕甘毗邻的中心城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城市,也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打通了与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经贸通道。


    评语:银川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3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9倍,远低于中国东部杭州和南京等城市。21世纪20年代以来,银川在“高精新”发展思路指导下,选择以电竞为主的消费信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起飞。

    Z

    郑州:巨大人口红利加速经济增长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和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评语:截至2015年郑州经济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8.8倍。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内陆地区热点投资城市,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巨大,目前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郑州。2001年以来,以国际招标方式建设的郑东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区域新的增长极。

    中山:综合协调、均衡发展成为样板城市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接广州,毗邻港澳。


    评语:截至2015年中山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13.4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形成了城市的平衡发展态势。其先后被评为: “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基本建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城市,有望成为全国和谐社会示范城市。

    珠海:宜居宜业吸引人才和企业

    珠海于1979年3月5日建市,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


    评语:截至2015年珠海经济密度约为全国的16.4倍,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珠海拥有极佳的地理区位,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经济活跃,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兴建以及一些CBD项目开工,珠海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株洲: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株洲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和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交汇点。


    评语:株洲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1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0倍,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株洲的轨道交通、硬质合金、航空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优势犹存,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撑起株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各州可对电商征税 亚马逊股价下跌

    下一篇

    金财互联: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