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姚祥云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部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25年,举办了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专题宣传活动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部门各地区的有关规划计划之中并有效实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据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
在2016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获得了2020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的主办权。2020年的COP15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新的十年战略计划,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黄润秋介绍,目前,COP15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开展。我们将积极履行东道国义务,推动大会通过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为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目标与路线图,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分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会同有关各方举办一届圆满成功、成果丰硕的缔约方大会。
黄润秋还表示,我国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已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国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体制建设不完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黄润秋介绍,下一步,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科学研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同时,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真菌卷》和《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其中,对中国大型真菌的生存和受威胁状况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受威胁的大型真菌97种,包括大型子囊菌24种、大型担子菌45种和地衣28种,占被评估大型真菌物种总数的1.04%;受威胁的中国特有大型真菌有57种,占中国特有大型真菌物种总数的4.20%;云南假地舌菌近130年未重新发现,疑似灭绝;需关注和保护的大型真菌高达6538种,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70.29%。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