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中国最会赚钱的演出导演”王潮歌:今天的文化产业,不缺钱,缺的是创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2018-05-09 21:26

    一线导演”、“独立艺术家”、“印象系列”“实景娱乐”……种种这些标签,让王潮歌这个极具个性魅力的名字不断走进大众视野。王潮歌曾对自己这样定位到:“我可能是一个八流的企业家,但我是一个一流的艺术家。”那么,这位曾说“只要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我就可以起舞”的她究竟如何在艺术情怀和商业运营两者间游走自如?

    近日,“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在京举行,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荣获“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殊荣。而“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只有”系列演出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便是其中一位。

    事实上,一线导演”、“独立艺术家”、“印象系列”“实景娱乐”……种种这些标签,让王潮歌这个极具个性魅力的名字不断走进大众视野。王潮歌曾对自己这样定位到:“我可能是一个八流的企业家,但我是一个一流的艺术家。”

    那么,曾说“只要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我就可以起舞”的她究竟如何在艺术情怀和商业运营两者间游走自如?

    ▲王潮歌在第十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不是钱,没有创意投了风险也极大

    从《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作为文旅演出开山之作开始,王潮歌便为中国文旅演出带来了全新模式。随后,她一部接一部地推出全新作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实景演出也如雨后春相继上演。

    被称为“中国最会赚钱的演出导演”的王潮歌,其作品目前已累计门票收入近百亿,演出场次达到三万多场,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3个人看过她的作品。

    由她作为主创的《印象·刘三姐》创下了年净利润过亿的成绩,此后她相继开发了“又见”“只有”等实景演出系列品牌,并尝试推出了让观众在行走过程中观看的全新观演模式。2014年来,王潮歌导演的多部作品累计观众达到4000万以上,累计门票收入近百亿。“又见”系列作品《又见·敦煌》更是推出当年即盈利8000万。

    ▲《印象刘三姐》带动了广西阳朔旅游经济的发展(视觉中国/图)

    而实景演出这种的独特文化模式,在《印象•刘三姐》正式亮相后便也频频受到资本的青睐。但资本的涌入难免催生泡沫,给文创产品的投资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好端端的《印象·刘三姐》就是例子。此前,十余年来一直运营《印象·刘三姐》的公司广维文华因严重资不抵债,于2017年8月申请破产重整。对此,王潮歌又心疼又难受,“其实老老实实经营就挺好的,非要玩另外的游戏,弄得乱七八糟的负面,唉呀真膈应人!”她在微博上回应,并表示运营公司虽然破产了,但演出还在正常继续。

    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王潮歌指出,在中国很多行业都是这样,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推动力是不可小视的。但是文化产业有它的特征,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文化,就没有办法成为在文化领域的投资人。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不是钱,而是文化创意。没有创意的项目,即使投了,也风险极大。

    身为自如文化的创始人、董事长,王潮歌觉得自己对资本的认识还是挺清醒的,“起码没有像《刘三姐》那样让资本左右我。”

    今天的文化产业,我认为不缺钱,缺的是创意

    对于《印象·刘三姐》等实景娱乐的成功,王潮歌表示:“在我之前确实没有做实景演出的,拿实景当舞台本不足为奇,但将山川、河流变成和演员一样的同等演出元素这是绝无仅有的。”

    在她看来过去十年里,她最得意的事情在于不仅把自己做成了品牌,还把作品、中国的文化做成了品牌。

    据了解,与其他类型演出不同,“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的演员与工作人员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遇山是山民,遇水是渔民……都是生活在当地最最普通的人,经过王潮歌导演的严苛专业训练后,就组成了一支极具爆发力与凝聚力的演出队伍。

    ▲两位导演王潮歌、张艺谋(右)在《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讨论(视觉中国/图)

    “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作品能够如实的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生活风貌,要让观众看到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用作品的真诚去打动人。”王潮歌介绍到。

    谈及当前文化产业的现状,王潮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肯定了借助互联网传播文创产品的重要性,“我恰恰认为,正因为互联网的发达,才使线下的体验性演出变得弥足珍贵。”她认为,当今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许多人开始做演出、打造“文化小镇”,市场的需求也恰恰证明了在互联网时代,线下的体验也同样重要。

    “今天的文化产业里,我认为不缺钱,缺的是创意,缺的是有天分的很用功的艺术家,也缺乏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王潮歌坦言。

    据悉,在本届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标准中,除了具备标志性、导向性、创新性、示范性、发展性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引领性,即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融合的典范。

    在王潮歌看来,“一个作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的,是要给子孙后代看的。”她表示,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行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探索切合普通大众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共同话语、价值认同、人文性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每经网、凤凰网财经、中国企业家杂志)

    上一篇

    新增日本后 RQFII累计批准额度将超8000亿元

    下一篇

    再见,高考状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