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在大中华范围内收录共计120家独角兽企业,整体估值共超3万亿元。其中,北京成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共计有54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家和13家;深圳则以10家独角兽企业位列第四。而在14座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中,有三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为零。
每经编辑 李晃
本文转自:城市进化论
每经记者 李晃 每经编辑 杨欢 制图 杜洋
当独角兽企业数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寻找独角兽”这事儿就变成了各大城市的当务之急。
良禽择木而栖,“独角兽”也是如此。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引发全球风投关注。在资本热潮下,2017年中国“独角兽”不断壮大,中国独角兽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根据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以下简称“榜单”),从全国范围看,独角兽聚集之地较为集中,扎堆“北上深杭”;从行业上,多集中于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然而,当城市GDP总量与独角兽数量“同框”时,让城叔略感扎心的画面出现了,在14座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中,有三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为零。换而言之,城市GDP总量与独角兽数量并非正相关。
当一座城市反复强调培育独角兽企业,实际上是在关注什么?城叔跟大家聊一聊。
120只独角兽北京有54只
在揭开谜底之前,城叔首先需要扒一扒独角兽企业的含义。
2013年,美国著名投资人艾莉·李将私募和公开市场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公司”;而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还有一个更为酷炫的名字——“超级独角兽”。
根据榜单,在大中华范围内收录共计120家独角兽企业,整体估值共超3万亿元。
榜单显示,北京成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共计有54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家和13家;深圳则以10家独角兽企业位列第四。
“北上杭深”独角兽总数超87%
一半火焰,一半冰山。
数据显示,独角兽企业大量集中在了北、上、杭、深四城,超过87%的独角兽企业被这四座城市瓜分。而在超级独角兽分布上,北京更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坐拥四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其余四席分别被杭州、宁德、上海和深圳夺得。
(注:上述企业估值范围均代表相应的数字以上)
与北、上、杭、深四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榜单中剩余不到13%的名额,星星点点散布在11座大小不一的城市中,实力对比悬殊。当然,对于那些一个独角兽企业都没有培育起来的城市而言,城叔只能感叹一句:扎心了,老铁!
为什么要关注独角兽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独角兽企业?城叔也试着从数据的角度解答这个问题。
事实上,独角兽公司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代表着科技转化为市场应用的活跃程度,因此它们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
从120家独角兽企业所分布的行业来看,排名前三的互联网服务与电子商务分别占据了18%,互联网金融占据14%。不难发现,这三类行业的发展都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且都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除了以上三类行业外,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分布着不少独角兽企业。
同时,根据国际惯例,独角兽企业的创立时间一般不超过8年,这也意味着,这是一批年轻的、高成长性的企业。数据显示,在120家上榜独角兽企业中,平均成立时间为6年,其中,成立不足三年的有15家,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科技成立仅1年,是榜单中最年轻的独角兽企业。此外,成立5~6年的独角兽企业占比最高,达35%,合计42家。
综上而言,独角兽企业年轻、成长性好、多集中于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它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引领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前进。
GDP“万亿俱乐部”谁缺席
既然独角兽企业对一座城市经济发言重要非常,那么是否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其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也相应更好呢?
在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上,GDP无疑是最直接的维度。
根据最新预计数据,共有14座城市进入GDP“万亿俱乐部”。为了更为直观地讨论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叔尝试着将万亿级城市GDP及其对应的独角兽企业数量绘制了一张复合折线图。
城叔肉测,整体上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与城市GDP值的曲线同呈下降趋势。而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曲线上,以北京、杭州为代表的两个波峰,使得两条曲线走势不完全同步。而通过具体数据,城叔发现,仅是这两个“波峰”,竟占据了中国独角兽榜的半壁江山。
另一个例子是,在GDP“万亿俱乐部”中,成都、青岛、无锡三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为零。在这三座城市中,青岛、无锡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新人”,起步相对较晚;而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独角兽企业的缺位,对这个“万亿俱乐部”的常客而言,显得尤为“扎心”。
事实上,成都早已深感危机,近来其在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上频频发力,可见其对独角兽企业的“渴望”。
2017年11月9日,成都在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提出,力争到2022年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2017年12月5日,成都天府新区启动了“独角兽岛”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征集,向全球征集“独角兽岛”项目建设总体设计概念方案。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独角兽”平台,更是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
数据的背后是什么?
当一座城市反复强调培育独角兽企业,实际上是在关注什么?从上述分析,城叔总结出,独角兽企业年轻、成长性好、多集中于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它引领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前进。
如引擎之于汽车,独角兽企业与城市的关系不言自明。而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独角兽基因,原因千丝万缕,总结起来,城叔有以下几个拙见:
独角兽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就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城市在创业基因上的差异。试问,一座不注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不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注重人才培养的城市,如何培育出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
在北京,走进任何一个咖啡馆,你都可以听到有人在谈论互联网,“O2O、流量、直播、网红、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在这里没人会嘲讽你的梦想,反而会和你一起思索,甚至实践梦想的可能性。
在杭州,民营企业遍地开花,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杭州的人均创业密度已超过北京,位列全国第一。
借独角兽的视角,窥一座城市的发展。暂时落后的城市也不必气馁,正视不足,补好短板,或许也能发展成为下一个“良禽栖息地”。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及公开信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