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鴻月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鴻月
2017年10月,深秋的北京,已有了些许初冬的味道,轻薄的羽绒服,对比着南方的短袖汗衫,像极了今年的资本市场行情——周期、大蓝筹几乎火热一整年,而一些所谓的小盘成长股也疲软近一年;不管是公募、私募,往日的所谓成长股投资明星,在今年也鲜有亮眼表现。
恰恰是这样的行情,也让投资者真正看到了究竟谁才是这个市场上真正执牛耳的高手;同时,面对着公募、私募、券商三大资管板块,普通投资者显然也难以从中一一筛选出可用信息。2017中国资管金鼎奖终极悬念的揭晓,则有望帮投资者找到这样一条捷径。
要知道,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有着更贴近市场的感受、有着比普通投资者更敏锐的目光,能够一眼就看清谁值得托付。如今,在经过了1个多月的层层筛选,微信以及机构投票的最终评审之后,究竟都有哪些公司及产品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呢?
作为长期关注和跟踪资管行业的中国资管金鼎奖,涵盖了公募、私募、券商资管三大领域,现已成为业内公认的财经领域最权威、最具分量的奖项之一。此次中国资管金鼎奖评选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所有评选除了公众投票以外,联合了30多家资管行业的大型机构进行投票,真正做到从机构视角挑选出最为值得信任的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今年的入围名单发现,2017中国资管金鼎奖一共有56家基金公司、子公司及产品入围;还有超过50家私募及其产品参选;同时,超过30家券商及其资管公司参与角逐。由于入围的公司数量和产品数量为历年之最,因此每个公司奖项均有6个及以上的入围者在竞争,产品类奖项也均有4个以上入围者在比拼,基本上囊括了上述这些公募、私募、券商资管行业规模排名靠前的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各类产品。
在经过层层评选以及微信和机构投票之后,此次中国资管金鼎奖的最终获奖名单即将在10月13日正式出炉!虽然评委们对于今年各大奖项的激烈竞争程度已经有所预期,但产品彼此间如此小的差异程度,依然难倒了各大机构评委。
比如在专户产品评选中,部分债券型产品的业绩相差不到1%,这个时候,哪只产品在回撤方面做得更好,就显得更具竞争力。而在券商资管产品奖项中,由于ABS近两年发展迅猛,也使得ABS这一奖项成为比拼最为激烈的奖项之一,最终获奖者自然可以说是含金量十足。
此外,对于私募产品奖项,最终入围的产品虽然也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态势,但在对冲类奖项中,评委们也都注意到,这些产品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业绩表现普遍不太理想,部分产品单一的对冲策略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在机构看来,这些经过市场考验的公司和产品,则更加星光熠熠。
总体来看,今年资管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并没有出现一只独秀,或是某类产品收益超预期的情况。随着今年市场步入2017年最后一季,目前更多的注意力也都开始集中到了为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的行情做布局。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年底A股的走势,我们认为,当前无论是流动性环境还是基本面环境,对于股票市场仍然是相对看好,建议投资者积极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
也就是说,在年末之际,从机构的角度来看,还都是相对比较乐观的。不过在具体的投资选择上,业内人士进一步说道,“与过去相比,当今金融市场大发展,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资产价格的短期干扰因素越来越多,这种背景下,只有深度研究,才能明确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标的资产的安全边际,也才能在价格大幅波动下有持股甚至加仓的信心。”
作为普通投资者,由于精力有限,难以对单个上市公司进行深入专业的研究,显然,把这些复杂工作交给专业投资机构更为靠谱。那么在即将揭晓的这份名单中,是不是能够找到值得投资者托付的产品呢?
相信这次三大资管领域奖项的出炉,会是一次新的呈现;也希望这份获奖名单可以为投资者在新一年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让我们一起期待最终悬念的揭晓!
欲了解更多2017年中国资管金鼎奖评选情况,您可搜索链接(http://www.nbd. com.cn/corp/2017jindingjiang/)查看。
2017年中国大资管行业金鼎奖评选细则
本次评选自9月启动,10月13日揭晓获奖名单、举办颁奖典礼暨财富管理高峰论坛。
第一阶段:
9月1日~9月15日,收集参评数据及信息推出参选名单。
各金融机构评选所需的数据,将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自荐、沪深交易所、行业协会、Wind资讯库及其他数据分析机构、专家、投资者提名等方式全方位获取。
本次评选,会对参评材料进行汇总及逐一核实,统计出相关硬性数据,推出参选名单。
第二阶段:
9月4日~9月28日,三大榜单投票;
9月4日~9月10日私募基金评选投票;
9月11日~9月17日券商资管评选投票;
9月18日~9月28日公募基金非公募业务投票。
第三阶段:
专家评审阶段。
第四阶段:
10月13日,中国资管行业论坛现场公布最终获奖名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