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维度打造西南“车城”:成都构建“产业生态圈”助汽车制造业崛起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8-28 23:3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梁薇 朱万平    

    每经记者 梁薇 朱万平 每经编辑 杨翼

    8月25日,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作为国内第四大车展,成都车展至今已经举办到20届,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也在成都车展的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在制造端上,成都已聚集了一汽-大众、沃尔沃、神龙汽车、吉利等11家整车企业,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40万辆;在消费端上,近五年来,成都市小型汽车以年均43万余辆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7%左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成都小型汽车保有量达到432万辆,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内汽车消费“第二城”。

    继东北、华东、华南之后,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正在消费和制造两个层面成为车企眼中必须占领的“第四极”。

    “通过‘一企一策’的招商引资方式,逐步打造和完善产业生态圈,成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量的跨越。”8月14日,成都市经信委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2017年7月出台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未来成都汽车产业将重点发展中高档品牌乘用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清洁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在实现量的跨越后,下一步成都要在质的方面实现跨越,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文彬称,预计到2020年,成都的整车产能将达到300万辆。今后,成都将继续为汽车产业量身打造推进计划,保证成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产业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今年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提出,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而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将成为重中之重。

    当前,在汽车制造端方面,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沃尔沃、吉利等车企已先后落户成都,这里已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小型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115.4万辆。

    车企纷纷来成都落户,离不开成都在招商引资策略上的吸引力。据文彬介绍,在对车企的招商引资上,成都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做法。

    “我们按照打造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着力抓好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抓好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缺什么就补什么。”文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解释称,“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如果已进驻成都的企业缺电池配套,我们就想办法引进电池企业;如果企业缺资金,我们就依托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发一些针对汽车产业的专项金融产品。”

    正是按照“补链、强链、扩链”的发展思路,成都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和成熟,进而吸引了更多车企进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据《成都晚报》报道,截至去年9月,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南部片区(60平方公里)和北部拓展区(77平方公里),聚集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吉利、沃尔沃等11家整车企业,初步形成全链条产品体系,围绕整车龙头企业引入了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总计260余家,基本搭建出以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车身、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五大总成为核心的配套体系。

    汽车将与信息产业“强强联手”

    根据《白皮书》规划,2017年,成都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要增长10%以上,力争15%,实现整车产量120万辆以上,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35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汽车产业较快增长势头;到2022年,成都市要实现整车产量210万辆以上,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80亿元以上。

    为完成上述目标,成都已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找准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成都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定位为,加快转型升级,塑造“成都造”品牌汽车,促进汽车产品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汽车城;重点发展中高档品牌乘用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清洁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根据今年出台的《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成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500亿元以上。

    而根据《白皮书》的内容,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上,成都的发展思路是: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培育车载智能终端系统、先进车载传感系统、人车互联系统等智能汽车产品。

    “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成都依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文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成都一方面具备了成熟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在信息产业领域有很大的优势。“信息产业是成都的第一大产业,聚集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都可以辐射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每年可培养数万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他们将为促进成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助力。

    今年3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确定落户成都科学城。据悉,该中心隶属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由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牵头组建,由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等学科人才支撑,这对成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无疑是锦上添花。

    “成都目前第一大产业是电子信息,第二大产业是汽车,我们将这两大产业强强联合,将使成都的汽车产业实现长久、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文彬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徐留平到任 一汽自主能否迎来“春天”?

    下一篇

    一汽-大众携全系车型闪耀成都车展 软硬实力“双修”成就中国合资车企典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