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有100多个航空产业园区在兴起,这个反映出通用航空发展的现状。” 8月24日,2017中国国际通航大会高峰论坛,中航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海平在谈起通航产业的规划与投资模式时说道。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航领域未来的市场前景向好,国内的通航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
根据公开数据,现已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但各地园区在建设规划、发展运营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如顶层规划不健全、发展模式不明确、建设规模不实际、运营模式不清晰。
在白海平看来,“通航产业热是热,但要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通航产业发展状态、地区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区域性的顶层规划。”
每经记者 张静 实习记者 任钢 每经编辑 姚治宇 每经编辑 任钢 张静
2017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暨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每经记者 李琦蕊 摄
每经实习记者 任钢 每经记者 张静 每经编辑 姚治宇
早在2010年,国家就曾出台《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划定了路线图。
这被看做是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此后全国多地开始规划通航产业园区。
“机遇大家都很清楚,各部门各地方的通航发展热情非常高涨,全国有160个产业园,各类投资主体热情也在涌动。”中国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通航处处长李天宇说。
此后,关于促进通航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
“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政策正是在鼓励通航产业发展。”白海平在发言中强调,我国通航产业发展有四大背景特征,首先是行业发展,我国通航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次是国际政策,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政策刺激通航业发展;第三是地方政府,各地政府积极筹划推动通航产业;最后是企业主体,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到通航领域。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通用航空的飞行量是37.3万小时,同比增长1%,通用航空器达到了2205架,比年初净增加109架,增长15.7%,通航企业达到345家,比年初新增31家,净增25家,增长7.8%。
“各级政府积极筹划通航产业的发展,从全省布局到单点建设,地方通航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白海平说。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0年通航产业总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白海平认为,其中,通航建设和运营市场领域预计约7000亿元以上。
“我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之下,可能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航运营这块依然是这段时间我们国家要解决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通航投资企业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白海平说。
市场巨大,但白海平所在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国内在通航产业建设中的问题同样明显,顶层规划不健全,不成体系;发展模式不明确,盲目模仿;建设模式不实际,贪大求全;运营模式不清晰,亦步亦趋……
《中国民航报》曾发文探讨通航产业园模式,“通航发展不必总是追求‘高大全’,‘小而精’更应该是地方政府着力培育的通航发展方向,找准特色,做好试点。”
白海平认为,对于投资来说,要根据我们目前国家的通航产业的发展状态,各地区的发展形势,制定科学的区域性的顶层规划。在顶层规划的基础上,多方合作,构建“投、建、营” 全价值链的整体平台才是未来趋势和发展模式。
“要从产业规划角度,机场体系建设的角度,重点的机场定位角度去整体来进行一个产业的策划。这块应该来说作为通航的投资企业,这是一个必须关心的问题。如果只关注一个点,甚至于关注一个小的地区,可能目前很多结局是难以避免的。”白海平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