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超储率“亮红灯” 资金面或有“持久战”

    上海证券报 2017-08-23 09:58

    本周初资金面又现紧张,令货币市场参与者愈发担忧,8月中旬这场出乎意料的资金面“旱情”将会持续更长时间。这次资金面收紧的主要触发因素是缴税,但症结还是超储率偏低。据机构测算,在月中缴税缴准时点上,超额准备金率可能已降至1%左右。低超储致使流动性稳定性下降,且预防性需求上升,在去杠杆风险未出清、机构对资金需求刚性的情况下,易引发流动性反复收紧。

    机构认为,在央行“削峰填谷”的支持下,资金面紧势不会持续太久,但流动性稳定性的有效提升有赖于超储率的回升及杠杆率的下降,鉴于9月(季末月)将至,且到期同业存单不少,后续资金面波动可能在所难免。

    “花式借钱”重现

    8月以来,资金面一波三折,月初短暂吃紧,随后恢复常态,但一进入下半月,资金面再度“变脸”,流动性持续紧张,交易员四处“跪借”,各种“花式借钱”的段子层出不穷。尤其是15日、16日两天全天紧张,机构借钱无门,令“钱荒”一词重回公众视野。即便从15日开始,央行明显增加流动性投放,资金面紧势也直到17日午后才有所缓解;18日,资金面继续好转,供求基本恢复均衡,市场情绪开始平复,但好景不长,本周伊始,紧张局势卷土重来。

    据交易员反映,本周一早盘大行融出不足,资金面略紧,OMO数据出炉后,机构预期转紧,资金需求上升,供求压力加剧,直到下午4时左右,资金面也未见松动。有机构继续“跪借”,一天的交易在“求钱若渴”的氛围中逐渐落幕。

    交易员称,原以为随着上周后段资金面好转,这波“旱情”就过去了,没想到周末一过便杀了个回马枪,让大家措手不及。

    22日,流动性早紧晚松,总体均衡偏紧。华南某券商交易员称,昨日早盘资金面继续紧张,借是能借到,就是贵,非银融入7天资金的价格大概在4.8%-5%,上一日还在4.2%、4.3%,隔夜资金也不便宜。某银行交易员称,早盘大行闭门不出,价格继续飙高,与可以借贵钱的非银相比,一些中小银行受制于价格上限,融入压力较大,午后有大行融出一波,紧势应声缓和。

    22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存款类机构)多数继续走高,隔夜利率(DR001)下行约8BP至2.79%,7天利率小涨1BP至2.89%,14天至两个月品种也全线上行。

    近期,在大行融出意愿不足的情况下,中小机构尤其是非银机构无疑承受更大的流动性压力。22日,以中小投资者参与为主的交易所回购市场利率继续全线上行,上交所隔夜回购(GC001)加权利率涨至4.79%,7天利率涨至4.81%。另据Wind数据,8月中旬以来,银行间市场覆盖全部机构的7天回购利率(R007)与DR007的差值再度走阔,8月17日一度达到113BP,近几日维持在70BP一线,远高于去年四季度以来32BP的中位数水平,亦凸显非银机构融资压力。

    超储率低资金面“底子薄”

    进一步统计显示,8月以来,银行间最具代表性的DR007算术均值为2.87%,较7月的2.81%高6BP。历史上,8月流动性状况通常要好于7月,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一般也低于7月。近期资金面紧绷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超出先前市场预期。

    与7月中旬资金面波动的诱因一样,这次资金面收紧的主要触发因素仍是缴税。8月税期到15日结束,但银行走款会持续2-3天,由此导致15日至18日资金面受到缴税影响。从往年来看,8月缴税压力要小于7月,且全月财政存款多会出现净减少,形成流动性净投放,这也是8月流动性状况通常要好于7月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8月流动性出现超预期的收紧?机构认为,缴税、缴准及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等只是诱因,症结还是超储率偏低。

    央行公布的6月末超额准备金率(近似超储率)为1.4%。从7月份金融数据来看,7月财政存款增加1.16万亿,央行口径的财政存款也增加1.03万亿,均是历史单月最高增量。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这1万亿财政存款增量,不仅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历史同期均值约4000亿),其增量甚至接近于上调法定准备金率100BP的影响。尽管央行7月通过OMO投放了4725亿元,但难以抵消财政存款上升的影响,致使超储率已进一步下降。据中金公司分析师测算,7月末的超储率已降至1.1%左右,仅比2011年三季度的历史最低值0.8%略高一些。

    再看8月以来,截至22日,央行通过OMO净投放920亿元,本月外汇占款或有一定上升,但月中缴税和缴准规模可能超过千亿元,再考虑到月初以来政府债券发行(公开发行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目前超储率不会明显高于7月末,甚至更低。前述券商交易员就认为,8月中缴准缴税过后,超储率或已暂时降至1%一线,接近历史极低位置。

    分析指出,低超额备付意味着流动性总量少,稳定性下降,面临的边际扰动会被放大,这在去年以来表现得已较为明显。目前超储率处在历史低位,这种波动就更明显。

    而且,超储率偏低使得机构倾向于采取防御心态,银行融出资金意愿下降,机构预防性资金需求上升,易引发资金面紧张或加剧供求矛盾。最近的情况正是如此,银行融出意愿低,致非银机构融资难度很大,且公开市场操作存在局限性,即便央行增加了流动性供应,大机构在得到资金后未必会马上融出或者市价融出,大中行-小行-非银的流动性传导经常不畅。

    此外,在去杠杆风险未出清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资金需求存在刚性,与超储率下滑之间也存在矛盾。

    央行有“定力”机构得有“耐力”

    在超储率偏低、资金面波动重新加大的背景下,最近央行的态度耐人寻味,用“央妈”的话来说就是——保持了定力。

    从OMO情况来看,7月央行流动性投放规模是增加的,净投放量超过了4月、5月、6月三个月的总和,但结合财政存款变化来看,7月央行流动性投放显然不够。8月以来,上半月OMO净回笼980亿元,上周恢复净投放2220亿元,眼看上周五资金面稍有所改善,本周初央行即连续实施净回笼,令资金面预期再度收紧。

    22日早,央行开展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00亿元;21日,OMO净回笼500亿元。本周到期逆回购总量为7500亿元,如果央行维持当前操作力度,全周出现净回笼可能性不小。

    机构认为,央行对超储率下滑容忍度上升,即对资金面偏紧的容忍度上升。在超储率偏低的情况下,央行保持了定力,没有大幅投放流动性,意在避免杠杆率回升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前述银行交易员表示,5月中旬以来,资金面趋稳,监管加强预期减弱,一些债券投资者的杠杆有所回升。金融机构杠杆回升,可能引发了央行警觉,央行保持“定力”或带有“警告”的色彩。

    不过,过低超储率暗藏流动性风险,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央行也明确表态将继续“削峰填谷”,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认为,在央行“削峰填谷”支持下,流动性紧张不会持续太久,短期看,月末资金面回暖受限,但随着财政支出增多,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9月资金面仍值得关注。一则9月属季末月份,监管考核压力较大;二则9月到期同业存单不少,在传统负债争夺激烈的情况下,机构续发压力大,对资金面或有冲击。据Wind数据,8月到期同业存单(含大额存单)为1.6万亿,9月将增至2.2万亿。虽然季末月份财政支出力度也较大,但放款往往集中在月末,难以缓解月中备付压力。

    从更长期来看,低超储意味着资金面“底子薄”,出现波动在所难免,要增强流动性稳定性,需提升超储率,要么源于外汇占款大幅回升,要么源于央行大额流动性投放(降准等),但这两项似乎都还需等待,总之,防御资金面波动可能成为“持久战”,做好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仍是当前要务。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张勤峰)

    上一篇

    世界机器人大会今日开幕 相关概念股迎风口(附名单)

    下一篇

    探路者转型之路迷茫:副业蚕食利润 主业持续疲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