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报告: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属国际中等偏上水平

    中国证券网 2017-07-13 16:45

    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央行最新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下称“报告”)显示,总体上看,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城乡、区域、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据介绍,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地区)每两年全面开展一次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2017年为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18600个样本。

    此次调查选择金融机构网点作为调查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等。

    报告显示,地方金融素养指数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划分。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分析显示,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等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有限。

    其中,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通常而言,教育水平能够增强消费者对金融领域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帮助消费者正确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而言,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0%,金融素养指数得分可以提高1.67%。小学生毕业后继续上初中直至毕业,金融素养得分较之前提高83.5%,初中生升学至高中直至毕业则可以提升55.7%,是提升速度最快的两个时期。因此报告中也建议,应考虑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引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年龄也显著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快速提升,然后提升速度开始放缓,但依然保持正相关关系。其中40-49岁是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提升最快的年龄阶段,表明消费者储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并在金融活动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庭收入是金融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较高收入使得金融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资产,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偏好更强,认识也更加深刻,不断积累金融技能,促进了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所属地域与金融素养在99%的概率条件下显著相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金融素养要高于农村居民,本地人的金融素养要高于外来人口。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少,证券、保险等金融产品匮乏,金融覆盖率较低。而且受限于文化、使用习惯和网络联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尚未在农村大范围普及。而在城镇的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劳动力迁移形成的,或者从次发达城镇向大城市转移,因而金融素养水平要略低于本地人口。

    报告还显示,性别对金融素养水平的作用不明显,表明性别不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得益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以及对女性受教育权和就业权的有力保障。随着学历和就业率的提升,女性的收入、储蓄也在不断增加,并在家庭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证券网 记者:李丹丹

    上一篇

    华北高速上“飙车”,股价暴涨1倍的背后,你需知这3件事!

    下一篇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7817,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涨58点,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涨71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