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斥资6亿、增资8亿,让人看不懂的东风和裕隆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07 18:0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段思瑶

    在经历东风撤人不撤资之后,这次东风和裕隆双方的举动让外界惊呼:看不懂。

    近日,有媒体爆出,裕隆集团于6月27日召开董事会,通过了纳智捷汽车销售公司投资案。裕隆集团将斥资人民币6亿元,成立100%持股的“纳智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智捷销售公司”),以此作为其品牌事业在大陆市场的营运主体,承担起除汽车制造以外,纳智捷品牌在大陆市场所有的价值链。

    对此,东风裕隆相关人士在接受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未接到确切通知。”

    紧接着,东风与裕隆又通过对原本由两岸股东合资设立的杭州东风裕隆汽车公司(东裕制造)增资人民币8亿元,表达双方股东会持续投资的立场。

    一方面是撤人,一方面又是增资、斥资,东风和裕隆各自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裕隆要拿回主导权“自救”?

    据悉,如果纳智捷销售公司投资案通过相关部门审查,那么东裕制造,及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东裕销售),两家公司将先行合并,以东裕制造为存续公司。

    “裕隆此举意味着以后的销售权全部由裕隆一家控制,相应地,销售层面的盈利与亏损也由裕隆承担,东风只在生产与制造环节还有股份。”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从近来的一系列变动可以看出,东风裕隆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股东双方的预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去年,东风裕隆销量达4.05万辆,同比下滑32.8%;今年前5个月,东风裕隆累计销售7619辆,同比下滑58.6%。

    “从大战略上来讲,在和东风合资前,纳智捷就想在大陆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独立自主的车企,因此设立独立销售公司可以说是在为未来做铺垫。”曾在台湾裕隆汽车工作过的衍进商务咨询首席合伙人张兆钧告诉NBD汽车,裕隆集团对于大陆汽车市场一直有很大野心,毕竟去年大陆车市产销量双双突破了2800万辆,而台湾每年新车销量则不到50万辆,即便裕隆在台湾拥有极大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能满足裕隆对于造车的热情。

    “裕隆自己要做销售公司则是由于对纳智捷现在的市场销售成绩不满意。”张兆钧指出,在现有的合资情况下,两家股东的经营理念与想法肯定存在一定分歧,东风作为大型汽车集团,显然会更强势一些,那么裕隆的话语权就更被削弱。因此,在拥有独立销售公司后,裕隆就可以如愿获得更多掌控权。

    “并且,相较于裕隆从东风处交易获得更多销售公司股份所要经历的一系列资产计算和谈判等繁复的流程,将原有的销售与制造合并,从而重新投资一个销售公司是一个麻烦最小、损耗最低,且能把双方职能切割得更清楚的做法。”张兆钧说。

    6月17日,东风裕隆发布《东风裕隆合资模式再创新,5年内打造10款新车型》公告,公告显示,从7月开始,东风裕隆将在人、事、财、物等方面,以及从资金到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加上成立独立销售公司的举措,有分析认为,裕隆将开启“自救”模式。

    东风汽车的“小算盘”

    事实上,在东风做出从东风裕隆“撤人”的举措,东风裕隆就备受争议,甚至有分析认为,这或是东风完全撤出东风裕隆的前奏。毕竟,在各大汽车集团中,东风虽是拥有最多自主品牌的集团,但品牌太多显得过于散乱,且没有打造起来一个优势品牌。

    因此,在“大自主”战略下,东风一定会如何重新梳理自主品牌,这其中不排除会整合或是剥离相关品牌。而在当前东风自主4+2模式中(4是风神、风行、风光、风度,2是东风裕隆和启辰),东风裕隆的地位一直处于弱势,东风若要集中资源发展如东风风神这样的“嫡系”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在台湾的汽车市场中,裕隆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就与日产汽车展开了长期合作关系。因此,裕隆是有能力掌握从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张兆钧指出,东风是认可裕隆的造车技术的,在技术合作中,裕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部分高管是撤回了东风,但是不少底下的工程师依旧还在东风裕隆。”一位东风内部人士告诉NBD汽车,东风派驻至东风裕隆的部分技术团队班底还在,目前二者的技术合作并未中止。

    “而未来东风若只负责制造方面的话,对东风也是一大利好。原先销售公司如果亏损,东风要承担部分,但接下来销售公司的盈利亏损将全部由裕隆承担。东风制造是’稳赚不赔’的,亏损只会出现在销售公司和经销商层面。”张兆钧说。

    裕隆和东风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但是纳智捷能否回归主流市场却还是困难重重,毕竟,大陆和台湾汽车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张兆钧表示:“最重要的是,代理纳智捷的不会是最优质的渠道商,更多是三四线城市的经销商,销售渠道的管理控制恐怕将是纳智捷改革再出发遇到的最大挑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开创国际:小间科技等股东违规举牌被警示

    下一篇

    【开创国际:小间科技等股东违规举牌被警示】开创国际(600097)7月7日晚间公告,股东北京小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易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纳木纳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吴长会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