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曾艳艳
如何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这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工作。7月5号,保监会就《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内容亮点等进行解读。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在会上表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涉及到多个部委,各方形成统一认识需要一个反复沟通协调的过程。目前,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试点方案已基本成型。
《意见》有四大利好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就业形态新变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袁序成介绍说,这些利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阐释。
首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7%。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使老年人“有闲有钱”,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就稳定了,对年轻在职人员的压力也会减轻。
其次,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养老金是长期资金,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特别适合将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聚的规模大、稳定性强的长期资金,通过保险机构的股权计划、债权计划等方式,投资于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及民生工程建设,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三,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以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金融业总资产大约是272万亿,银行业总资产232万亿,银行业总资产占比达到85%,结构失衡。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快速壮大保险业资产实力,有利于优化改善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
第四,有利于培养人们商业养老保险意识,从年轻时就要为未来的养老等做出财务安排。商业养老保险是契约式合同,带有半强制储蓄性质,且可与基本养老保险在资金积累、领取方式等方面形成互补,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加的大前提下,尽早通过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为未来做出财务安排,可大大减轻国家在养老支出等方面的压力。
据悉,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层面)、企业/职业年金(企业层面)属于第一和第二支柱,目前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投资运作,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层面)作为第三支柱在政策的推动下也将启动市场化之旅。分析人士认为,在老龄人口占比逐渐提升和抚养比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要求,要在2017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作为这项保险项目的监管方和落实者,保监会的下一步动作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在发布会上,袁序成也对保监会在这方面的工作部署也做了详细介绍。
袁序成坦言,作为新鲜事物,税延型养老保险并非外界以为那么容易,征税方式、产品设计、社会认可程度和购买意愿等都需要不断地衡量。
“关于目前的进展情况,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从研究论证到落地实践需要一定时间,在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袁序成还透露,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涉及到多个部委,各方形成统一认识需要一个反复沟通协调的过程。目前,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试点方案已基本成型。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开展税延保险试点的配套准备工作,包括在产品设计、制度制定、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产品示范条款、税延保险制度框架、税延保险信息平台建设也基本就绪,能够确保试点政策出台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地实施”,袁序成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