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谈征信:借钱不还是要吃亏的,跑是跑不掉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17 21: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记者 张寿林

    “借钱不还是要吃亏的,跑是跑不掉的。很长很长时间内,很难消除负面影响。”

    6月17日,在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联合主办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如是提醒。

    万存知从最基础层面阐述了什么是征信,为什么做征信,如何做征信等。

    消费金融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借钱还钱问题,借钱是否顺利取决于消费者个人信用状况,根本就是个人征信。

    万存知指出,一般认为信用有两类表现形式,第一是道德诚信的范畴,就是说话算数,遵纪守法。

    第二是和经济利益挂钩的借钱还钱,是信用中影响最深远的。现在很多人说把信用定义为信贷了,这太窄,万存知指出,实际不是宽窄的问题,而是信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遵纪守法的范围就很广。

    中国正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万存知认为这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一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包括对遵纪守法情况的考核,以及披露。比如守信联合奖励、失信联合惩戒。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征信体系,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征信体系,就是把企业和个人借钱还钱的信息在整个社会范围之内集中起来,放贷机构如果需要,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其提供。

    万存知指出,征信体系中有三点很重要,但公众可能平时不在意。

    第一,信息集中才有价值。征信,就是把债务人负债信息集中起来,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银行、不同经济组织、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地方,要把这些信息集中。所以,就是要征集信息,即征信。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征信系统的功能就越强。信息不集中,征信作用就有限。

    在信息、互联网发达的情况下,信息共享的平台不能多,多了就没法共享。所以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强。

    第二,从个人角度来看,要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借钱不还,是要吃亏的。征信的记录功能对于信用好的个人,放贷机构可以提供优惠,比如利率等,在期限、规模上有更多方便。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借钱主动、按期还钱的习惯。要借助征信系统,在全社会形成按时归还贷款、主动归还贷款的良好信用风尚。

    第三是个人信息保护。万存知解释,信息分散在放贷人手中,放贷人报的是借款人信息。借款人信息有两种属性,一是有隐私和财产权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必须要保护,不能轻易让渡。二是从征信角度来讲,要对人提供方便,个人信息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要让别人知道,个人信息就要做必要的让渡。

    近期,最高法、最高检对有关公民个人信息若干法律问题做了司法解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空前提高,个人信息维权的意识空前高涨。万存知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运行和维护征信系统,使用征信系统的信息服务要合规,要有底线意识,要把这个观念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贵州与金融机构签约600多亿发展绿色经济】在17日召开的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围绕推动发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绿色经济,贵州省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一批绿色金融、绿色产业项目,签

    下一篇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锋:要防止消费信贷催化过度超前消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