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后的必然反应,还是全球经济进入“亚健康”状态?增长乏力之际,治本之策在哪里?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全球经济:问诊亚健康”的话题,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后的必然反应,还是全球经济进入“亚健康”状态?增长乏力之际,治本之策在哪里?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全球经济:问诊亚健康”的话题,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首先直陈全球经济的新常态。在他看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还不一样,目前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反而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各方面的投资,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快速增长,同时杠杆也大幅增加。增长更多表现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增长。” 陈志武说。
与陈志武的观点颇有类似,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称,不能说高增长就是健康的,中国2007年增长率是14%,然后在危机之后有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又回到了12%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过热的,并不是健康的。
在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7%,并且,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也在增加。在2016年提出当前增长6.5%~7%的区间目标之后,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目标设定为6.5%左右。
攀纲表示,如果政府能够接受像6.5%这样的增长率,只要经济是稳定增长的,只要经济不再进行下滑,那么现在的增长率也还不错。
在增速放缓之际,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也是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认为可持续性增长涵盖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现在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对于可持续发展,当前可能已经是共识性的议题,但是陈志武也在发言中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地方政府的考核还是与GDP相关,可持续性的问题谈得很多,但是在现实中还是不太理想,可持续性在很多国家是一个话题而不是行动。
“国家体制、机制也需要相应改革,才能适应可持续性的要求。”陈志武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