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逐步缓慢回落,同时每一年经济增量和上一年的经济增量相比,都是增加的,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每经记者 冯彪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每经编辑 贾运可
3月6日,国家发改委新任主任何立峰亮相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注意到,这是他2月24日履新后的发布会首秀。
针对发布会上记者的首个提问——中国经济增速方面的问题,何立峰引用古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来诠释。他表示,“经济增速逐步缓慢回落,同时每一年经济增量和上一年的经济增量相比,都是增加的,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当有记者询问中国怎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时,何立峰引用了第二句古话——“先谋后动、动则必成”。何立峰指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整个“十三五”期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确定了,这是“先谋”。此外,谈及自己熟悉的“一带一路”建设领域,他表示,建设进展快速、成果好于预期。
“十三五”规划实施良好
履新发改委主任11天的何立峰在今年两会上格外引人瞩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他连用了三个“非常不容易”来形容中国经济:去年全年经济增速6.7%,增量占了全球经济增量的近33%,非常不容易;新增了1300多万就业人口,非常不容易;实现了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也非常不容易。
在3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何立峰再次从增速、就业和脱贫三个角度阐释2016年中国经济中亮点。在他看来,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也在结构调整方面有比较大的进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设定在6.5%左右,是26年以来的最低目标。对此,何立峰认为有其必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有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要解决新增就业问题是很困难的;另外,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多民生以及其他方面的短板要补,需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在各省级政府两会上公布的目标中,有6个省份上调了经济增速目标,13个维持不变,12个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
“地方政府更能忍受较低的增长。”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师表示,但“鉴于中央政府承诺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我认为中央政府或难以接受显著低于6.5%的增长。”
要实现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无疑十分重要。
对此,何立峰表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整个“十三五”期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确定了。经过一年的努力,在规划的引领下,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企业都很努力地贯彻实施。发改委牵头的规划,实施情况也是比较良好的,涉及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到明年适当的时候,将组织力量对“十三五”规划和各个重点专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看看还有哪些具体问题,会进行一些微调。最主要的是,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顺利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4年6月成为国家发改委正部级副主任后,何立峰便主管地区经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业务部门,其负责领域还包括“一带一路”建设。
因此,当谈及“一带一路”问题时,何立峰显得驾轻就熟。他表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是快速的,成果好于预期。
何立峰指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比如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
除了“一带一路”这类国际间的协同发展,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两会关注的热点,京津冀又是其中典型。
对此,何立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正在编制京津冀空间发展规划,就是打破京津冀行政藩篱,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推动协同发展。
何立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在疏导交通方面,目前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规划基本完成,现在正在抓紧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二是产业转移升级和转型升级相结合。不符合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些产业,要有步骤、有序、平稳地退出;三是生态环境要得到有效保护,重点解决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的问题。
当被问及当前环北京、天津周边的贫困县问题时,何立峰表示:“在环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中间、周边确实还有一些贫困县,相关工作正在按照国家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河北省方面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要通过发展打造成京津冀非常漂亮的‘后花园’。”
打造“后花园”少不了“真金白银”,何立峰称,目前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推动下成立了环京津周边贫困地区协作机制,主要内容就是北京市和天津市从地方财力当中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张承地区等环京津周边问题比较突出的县加快发展,着力在产业发展、科技应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城乡面貌上下功夫。
此外,京津冀的协调发展背后还另有深意。
“‘大城市病’不仅是京津冀才有,这是一个全世界共同的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可能会提供一个解决世界特大城市‘大城市病’的中国方案。”何立峰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