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盘后,沪深交易所公告称,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范围,将标的股数量由现有的873只扩大到950只。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宋思艰
时隔两年,沪深两市交易所再次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范围。
12月2日(周五)盘后,沪深两市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均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调整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要求,将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数的股票折算率下调为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交易所还同步扩大了融资融券标的股范围,将标的股数量由现有的873只扩大到950只。其中,上交所标的股由485只增加至525只;深交所标的股由388只增加至425只。上述调整将自2016年12月12日起实施。
新增标的市盈率较低、流通市值较大
沪深交易所表示,此前已对两融标的股进行过4次扩围,本次扩大范围增加标的股票77只,新增的标的股票主要为市盈率较低、流通市值较大、交易较为活跃和市场表现较为稳定的股票。“此次标的股票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拓宽标的股票的覆盖面,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 以深交所为例,深交所主板所增加的两融标的股票,包括深赤湾A、富奥股份和申万宏源等23只个股。中小板所增加的标的则有东方雨虹、国信证券、伟星新材和史丹利等13只个股。创业板新增标的则只有1只——从大华农更名而来的温氏股份(300498,收盘价34.80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可充抵保证金的调整中,最重要的是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公司业绩亏损的股票,将不能折算为融资融券保证金。但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对新规实施前(12月9日收市前)已开仓的合约,投资者不需要因本次规则调整导致的保证金不足进行平仓或追加保证金,并可按照相关规定及合同约定办理展期。
同时,为便于实际操作,上交所、深交所均要求证券公司于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根据股票静态市盈率,按规定对其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折算率于下一交易日起实施。
沪深交易所表示,此次折算率调整,可提高融资融券担保物质量,进一步降低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进一步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证监会在昨日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经初步测算,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担保物中,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数的股票占比不高。这些股票不能折算为保证金,对市场影响较小。
回顾:前四次扩容期间A股现3次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A股市场先后经历过四次融资融券标的扩容。
第一次是在2011年12月5日。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数量正式从90只扩容到285只,并引入7只ETF基金。
第二次是在2013年1月31日,当日两融标的由之前的278只扩充至500只,并首次将6只创业板个股纳入两融标的。它们分别是吉峰农机、机器人、华谊兄弟、碧水源、燃控科技和蒙草抗旱。
第三次是在2013年9月16日。两融标的股将由原有的494只增加至700只。那一次大扩容后,沪深市场两融标的个股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分别达87%和59%。
第四次是在2014年9月22日,新增205只融资融券标的股。至此沪深两市两融标的达到900家(由于大规模调整间歇期,某些公司有可能因合并、ST等原因被调出两融标的,因此两融标的数量也可能随时变化)。
那么,两融标的调整对于A股市场有何影响呢?
回顾历史行情可以看出,在第一次2011年12月5日两融标的第一次扩容当天,由于市场处于弱势,沪指以下跌1.16%报收,当天收于2333.23点。此后到年底,市场继续杀跌,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沪指报收于2199.42点。
第二次大扩容,2013年1月31日,沪指虽然以红盘报收,收于2385.42点,但此后便进入一轮中级调整,至2013年6月25日创下1849点的近三年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调整后,那一次被纳入两融标的的6只创业板个股,除吉峰农机外均表现不俗。华谊兄弟、碧水源、机器人和蒙草抗旱甚至创出了当时上市以来新高。
第三次大扩容是在2013年9月16日。当天沪指仍以微跌报收,收于2231.40点。其后大盘总体震荡向下,至2014年1月一度跌破2000点大关。
第四次大扩容的2014年9月22日则恰逢大牛市启动前夜。尽管扩容当天沪市以下跌报收,但最终从2300点下方一路上冲至2015年6月上旬的5178.19点,涨逾1倍。
私募:监管层引导价值投资
那么,现在的两融情况到底如何呢?
根据证金公司数据统计,截至12月1日,两市融资余额达到9694.8亿元,融券余额为47.3亿元。融资融券余额总计9742.1亿元,融资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2.38%。
而在9月30日,即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仅为8717.8亿元。这意味着不到两个月时间,两市两融余额增加了1024.3亿元。
由于融资余额占两融的绝大多数,我们先来具体看看融资情况。
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融资活跃度往往和股指上涨紧密相关。以沪指为例,自今年1月底触底2638.3点之后,沪指完成了2次“升降”,高点分别出现在4月中旬和7月中旬,而这同样也是融资活跃度较高之时。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在4月14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曾达到8951.4亿元,4月13日、4月15日和4月19日这几个交易日,融资余额的数据也都保持在8900亿元之上。同样的,7月19日、20日和21日这几个交易日,所对应的融资余额也都保持在逾8800亿元的水准上。
而国庆假期之后融资余额的大幅上升,也伴随着沪指震荡向上——10月1日~12月2日,沪指区间涨幅已达7.96%。
个股方面,在纳入同花顺iFinD统计的874只两融标的中,国庆长假以来共有664只个股出现融资净买入,占比75.97%;仅有210只出现融资资金净偿还,占比24.03%。
其中,中国建筑、中国联通和格力电器位列融资资金净买入前三位。国庆长假之后至今(10月10日~12月1日),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金额分别高达45.12亿元、23.84亿元和23.34亿元。此外,伊利股份、中国中车、中信证券、城投控股和京东方A等5家公司融资净买入也超过10亿元。
那么,这一次两融标的扩容又将对大盘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位私募人士指出,本次扩容证监会已明确说出了希望,那就是希望投资风格要往好股票、合适的价格上引导,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一味搞小、搞新、搞概念搞重组。“下周徐翔案开审,叠加深港通开通,养老金入市步伐渐近。正本清源,用资本市场加快经济转型和去杠杆,是一着妙棋。个人认为,管理层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倒逼投资者结构和思维的转型升级,更多去进行价值投资,投资蓝筹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