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爸爸刘震云老护航 叔叔冯小刚老点赞 《一句顶一万句》频繁改档要哪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25 23:18

    近日,《一句顶一万句》发布了一款浮世绘海报,低调地将上映档期从11月11日改到了11月4日。其实,更早的时候,这部影片预定的档期是11月18日。为何两度改档?而该片导演刘雨霖初出茅庐,却在电影行业拥有令人羡慕的至高起点。那么,第一次导演院线电影,反响会是如何?这还得观众来评判。但目前来看,这部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在前期拥有了一般导演难以望其项背的华丽包装。

    每经编辑 盖源源    

    每经影视记者  盖源源

    即将到来的11月,院线电影很可能将掀起“刘震云热”。这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有两部作品改编的电影将上映,分别是《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

    作家刘震云(东方IC/图)

    《我不是潘金莲》自不用说,阵容华丽,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一句顶一万句》是来自一位85后导演的长篇处女作,但这位年轻的女导演却吸引着外界足够的关注,因为她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

    近日,《一句顶一万句》发布了一款浮世绘海报,低调地将上映档期从11月11日改到了11月4日。其实,更早的时候,这部影片预定的档期是11月18日。为何两度改档?

    《一句顶一万句》海报

    也许是刘雨霖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导师冯小刚、师叔李安的敬意,因为《我不是潘金莲》因审查问题已改档至11月18日,而李安的实验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定档11月11日。

    刘雨霖初出茅庐,却在电影行业拥有令人羡慕的至高起点,李安为她进入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亲笔写过推荐信;研二的时候她给冯小刚历史巨制《一九四二》做场记,刘震云9月与院线方等朋友一起吃饭,聊起11月上映的上述三个片子,饭桌上有人说了句有意思的话,这是“俩大爷带一侄女”。

    《一句顶一万句》导演刘雨霖(东方IC/图)

    “侄女”第一次导演院线电影,反响会是如何?这还得观众来评判。但目前来看,这部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在前期拥有了一般导演难以望其项背的华丽包装。

    老爸编剧、金牌监制护航  导师点赞“起点不凡”

    刘震云的小说改编电影,他都会担任编剧,从《手机》《一地鸡毛》到即将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他的合作对象基本是冯小刚。

    这一次,让刘震云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拍成电影,编剧他自然不会放弃,何况导演还是自己的女儿刘雨霖。

    好的故事原本加上刘震云担纲编剧,《一句顶一万句》可谓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更华丽的包装还不仅于此。刘雨霖将这部电影拍摄的各部门负责人称为“部门长”,用她的话来说,

    各个‘部门长’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如摄影指导邬迪老师,得过金马奖,灯光指导孙洪臣老师,拍过《秋菊打官司》等。

    而该片的监制请出了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江志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亚洲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他曾是李安、张艺谋影片的制片人及海外发行人,一手缔造了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

    电影制片人江志强(东方IC/图)

    第一次执导长篇电影,就有这样的金牌监制护航,刘雨霖的确能让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导演羡慕不已。

    有的电影,会让音乐先行,做好前期的同步营销,这一点《一句顶一万句》也不示弱。这是一部“内心战争大片”,“音乐诗人”李健正是能将这种百转千回、千难万险的内心戏演绎得恰到好处。

    李健说,写电影主题曲《你一言 我一语》时正在西藏,走了很多盘山路,

    所以曲中会有‘弯路’这样的词,也有一种听从般的宿命感,脑海中更多是电影的画面。

    电影还未上映,刘雨霖称之为“导师”的冯小刚已经给出了闪亮的评语:“起点不低,出手不凡!”

    冯小刚曾在微博高度评价了刘雨霖的新片

    从电影《一九四二》开始,刘雨霖在片场做场记,跟着冯小刚学习,半年实践让她对电影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我在纽约大学学习时,一台35毫米胶片摄影机能使我们所有学生很紧张,剧组最多也就四十人。而到了《一九四二》剧组,最多时十多台胶片摄影机同时开机,剧组人数多达上千人。见识过如此场面,我再回到纽约大学时,心中沉稳自信许多,就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

    刘雨霖在微博上回复冯小刚说:“您是我的导师。一切从一九四二起。我争取一步步踏实走好,以不辜负您的弟子称号。”

    中国版“百年孤独” 寻找一句顶一万句的渴望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么好的IP放在那儿,不少导演都表示想拍成电影,但刘震云都没有答应,个中原因不同,但主要是因为小说改编电影比较难以驾驭。

    《一句顶一万句》小说 

    刘震云举了个例子,曾经有知名导演找他谈过,

    他说想拍,但是小说体量太大,有名有姓的人物100多个,改编这部小说就像蛇吞象,两个小时的电影无法把小说吞进去。我对这样的导演苦笑,既然没法拍,你又想拍,不能又把这个苦恼甩给我啊。

    刘雨霖想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在纽约给刘震云打了20多分钟的越洋电话。

    刘雨霖认为她说的两点打动了父亲,拿走了电影改编权,第一是以后她想做的电影都要见不到导演痕迹和演员表演;第二,她没办法把原著里的100多个人物都拍到电影里去,只想选择《回延津记》里牛爱国和牛爱香姐弟俩(原著从民国讲到现代,分上部《出延津记》和下部《回延津记》,一个离婚,一个结婚,都是为了寻找能说得上一句话的人。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这场父女合作,刘震云将刘雨霖的身份只看作导演,他说:这个导演必须要对我的作品有深入的认识,她说想把小说里他们忽略的感情用电影手段讲一遍,我觉得这是一个导演该说的话,那就试试吧。

    总而言之,这是比较难的一次改编。小说跨度百年,描述着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而这部电影,被看做是中国版“百年孤独”,讲述出轨和离婚,刘震云的一位朋友评价说:“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

    刘雨霖学习电影时有着很高的起点,而这一次她更是选择了一个要求颇高的切入点。

    虽说这是刘雨霖的长篇处女作,但她曾经也有着电影作品惊艳的开篇。学生时代的短片《门神》曾获得奥斯卡奖(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之前还没有中国导演拿过这个奖。《门神》讲述一个小女孩年复一年等待离家出走的母亲回家的故事。

    《门神》海报

    讲述着日常生活,小人物的命运,却能震撼人心。这是刘雨霖拍片的追求,也是跟曾经的《门神》一脉相承的。刘雨霖说,她很想拍出一部类似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那样震动心灵的作品,所以她选择了《一句顶一万句》。

    这部电影的精髓,在刘雨霖看来就是寻找的渴望,

    为了寻找一句话的渴望,为了寻找一个能说出一句顶一万句话的人的渴望。表面上看,这个在寻找途中的人,他的表情风平浪静,但内心的洪流却波涛汹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融了45亿 套现7.45亿 疯狂搞钱的华谊要干票大的?

    下一篇

    民企国企参与“一带一路”政策有差异? 发改委孙雪珍:给予同样尊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