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表示:“数据后面都是有故事的,但数据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成功或者失败。必须要弄明白它后面的一切,才能够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有什么经验教训。我通过研究这些,也慢慢悟出了一些电影的真实状况。”
每经编辑 牟璇 实习记者白芸
影响力·中国影视先锋人物系列访谈之⑧——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刘嘉:
当年《一步之遥》首映后,全国影院经理连夜撤场次 观众体验是决定性因素,电影还是靠内容说话
每经影视记者牟璇 实习记者白芸
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票房较去年明显下滑,类似于去年口碑传唱的爆款电影也并未出现,暑期档寒意背后是电影产业的整体“沦陷”。100 部电影,105 亿元票房,四成国产电影遭遇网友用脚投票,豆瓣评分不足5 分。这些现象和数据背后,潜藏着什么?中国的电影是否在辉煌多年之后,如流星般短暂灿烂后便沉寂?
本周,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若是深入电影行业多年的人一定对刘嘉不会陌生,她具有30 多年电影发行公司、院线公司等主要业务岗位的工作经验,研究票房数据十余年,内地最早对外发布的票房数据就是由刘嘉整理统计的。她在电影业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此次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与刘嘉的专访中,她提到:“很多人现在爱说大数据,我一点都不迷信大数据。我手上掌握的票房数据可能是比较全的,一直能追溯到1995 年。数据后面都是有故事的,但数据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成功或者失败。必须要弄明白它后面的一切,才能够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有什么经验教训。我通过研究这些,也慢慢悟出了一些电影的真实状况。”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刘嘉
超级大片为什么不“大”了
每经影视:不少专家都认为今年暑期档是比较冷清的,您认为如何?
刘嘉:6 月~8 月历来是电影比较旺销的一个档期,在海外更是如此,但是中国市场这几年已经发生了变化,最热的档期是12 月的贺岁档,在这个方面,中国人自己是研究不够的,还有就是国庆档和春节档也是比较重要的档期。
从今年的暑期档来看,6 月份和去年相比还是基本稳住了,但是超级大片不“大”了,最好的例子是《魔兽》,至少20 亿元体量的影片最后连15 亿元都没破,还不如去年《捉妖记》高。今年7 月份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8 月份也没有特别能补充这个缺口的片子出现,所以整体看起来不给力。
每经影视:暑期档不给力,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嘉:很多影片到第三周就基本没有什么观众了。按规律来讲,电影第一周的票房是总票房的35%,但现在不是这样的。比如《盗墓笔记》,第一周就拿了4.8 亿元,按正常来讲总票房就应该是10 亿元、15 亿元的水平,但是它就是没有超过10 亿元,它的票房第二周还能勉强稳下,但第三周就几乎没有了。这就是整个发行同质化所导致的,票房互相分流和抵消了。
每经影视:所以在电影发行上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年暑期档的惨淡?
刘嘉:今年暑期档,除开票补和买票房后,我们拿到的数据是绝对真实的,真实数据背后也显示着我们产业自身的内生力还是不够的,最大的短板就是发行。中国的电影市场变化如此巨大,但我们的发行公司自身的改革却不是很大,都是被动跟着在走。
比如,过去是胶片拷贝,还能够精确知道胶片去了哪里,发行了多少。但现在全部是数字化放映,发行公司就盲目了。不知道影片去了哪些地方,覆盖了多少,这样都不能精准投放,因此就导致我们市场同质化更加严重。同质化更加严重就导致所有产品出现对冲。
比如所有影片都想要每家影院都排,但是影院一周要排七、八部影片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我国7 个厅以下的影院超过50%,而大型八厅以上影院占比仅在20%左右,这么多影片每周都要进来,影院哪儿有这么多厅给它们排呢?所以很多影片就变成炮灰了,并不是说所有炮灰影片质量都不行,有些影片是影院没有给它机会,这就是发行公司没有精准定位。
每经影视:并且感觉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发行走偏了,高额保底发行这种资本运作反而成为了主流。
刘嘉:资本大量涌入,我们发现今年暑期高额保底全部扑街了。为什么一部只能达到4 亿的票房我们要保底10亿呢?这就是泡沫带来的乱象,很多人以为买票房可以花小钱挣大钱。但是这个做法已经不灵了,电影最后的结果是市场说了算。
电影不好看,再多鲜肉、再多投资,观众也不会买账
每经影视:再大的保底,电影不好看,观众也不会买账。
刘嘉:这是有很多例子的,例如《一步之遥》上映前大家都非常看好,所有影院都给了很高排片。但首映当晚后,全国的影院经理做了一件什么事,就是调场次。第二天要把《一步之遥》很多场次撤下来,因为当晚首映我们发现,观众有睡觉的、有提前退场的。电影永远是这样的,你之前说得再好都是没有用的,观众的体验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必须要靠电影内容说话。
每经影视:今年的类型片也几乎全军覆没了,青春片以前是暑期档的票房主推手,今年也几乎都不行。
刘嘉:类型片泛滥是资本趋利的表现,一旦认为某类型电影比较卖座,就特别愿意去跟风投资。《致青春2》我是没有看的,因为它根本不算续集。这部影片算是击鼓传花接得早的,它如果再晚一点放映,连现在这个票房都达不到。当资本疯狂扎堆一种类型片的结果就是一地鸡毛。
每经影视:国产恐怖片也特别差,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国产恐怖片的豆瓣评分几乎全部在倒数排名。
刘嘉:这跟我们创作理念有关,大家都以为国产恐怖片是小投入大回报,导致每个人都来弄这个,以为这是最简单的。实际上小投入影片做起来是最不简单的,现在我们国产的所有恐怖片的片名基本上就集中在诡、鬼、恐怖,就这些,观众就很腻味,连名字都很雷同,这说明这些人根本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做电影。
每经影视:是啊,以前大家可能还会去电影院看看,但这样久了,观众们都非常厌恶这些影片了。
刘嘉:这就是中国电影特别不工业化的表现。工业化应该是渐进阶段,应该是有人在做现在的产品,有人在研发未来的产品。但我们中国的电影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没有达到这一境界。美国的大公司是可以说我2017 年投什么、2018 年、2019 年投什么,但是我们呢,我们没有。中国电影有了很大的市场体量,但是没有电影强国工业化的配置,这是当前急需建立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不管是电影公司、院线、发行公司,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要一天没有建立起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我们电影的票房或者口碑都可能是忽高忽低的,自己电影不强大,徒有这么大的市场体量。
每经影视:今年的暑期档表现应该是给过热的资本都泼了一盆冷水。
刘嘉:今年没有这么高的增长,实际上也不一定是个坏事。今年六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论坛标题是“我们追上好莱坞,还有几件事”。其中李安导演的一番话给大家敲了警钟,他说我们中国电影太浮躁太喧嚣,这不是电影业应该有的,他提出“快速增长和慢速成长”。
中国电影还在成长阶段,基础还不够坚实。应该放慢速度,检查一下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好,这其实是为了以后走的更快。资本是逐利的,而电影是一个创意的产业,又要传承文化,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
过去我国电影产业的增长是靠投资拉动的。投资拉动在于一方面是制片投资很多,每年制作就有600 部影片,在全球排在第三;第二个投资就是影院,我们国家影院和银幕增长非常快,这两头增长拉动整个产业的增长,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总是靠投资来拉动也不会长久的,还是要靠电影的自生力。因此,我们现在要补上短板,发行方面要加强,院线等方面也要从自身进行调整,不能过度依赖投资,需要从各方面提高产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