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卢米埃集团总裁邵征:院线电影同质化严重 行业投资需更理性规范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12 00:05

    随着中国电影票房保持高增速,资金青睐影视行业,不少热钱不断涌入投资电影院,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资本给票房带来的新玩法,影院经营的高层如何看待和应对?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日前在北京独家对话卢米埃集团总裁邵征,剖析中国院线生态。

    每经编辑 盖源源    

    每经记者  盖源源

    正在热映的《盗墓笔记》上映7 天票房已过7 亿元,正以平均每天1 亿元的速度朝今年暑期档首个破10 亿元的“爆款”目标飞奔而去。高票房电影在低迷的暑期档出现,市场皆大欢喜,特别是能票房分账比例中占据更多的院线、影院。一直以来,影院都是电影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影院的排片档期将很大程度影响一部电影的票房。

    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仍是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因此无论是国有、民营参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还是纯民营独资,影院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全国院线呈现多元化的业态。8 月9 日,随着电影国企龙头中影上市,其庞大的影院布局也呈现出来:截至2015 年末,全国有49条院线,中影参股和控股的院线共7 条,拥有99 家控股影院和13 家参股影院。不过,目前院线龙头仍是万达院线,截至2015 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292 家影院,其中国内影院240 家,且全部是自营影院,盈利能力更强。

    在中国影院的营收模型中,票房占据影院所有收入的70%左右,卖品收入也逐渐被视为影院利润的一大来源,占影院营收的12%~15%,此外还有广告收入、衍生品收入、专资补贴等。随着中国电影票房保持高增速,资金青睐影视行业,不少热钱不断涌入投资电影院,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资本给票房带来的新玩法,影院经营的高层如何看待和应对?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日前在北京独家对话卢米埃集团总裁邵征,剖析中国院线生态。

    卢米埃集团总裁邵征

    邵征曾长期效力于瑞信、JP Morgan和迪拜投资等国际投行和基金公司,并曾当选为CFA 金融分析师协会全球理事会的理事,是第一位进入理事会的中国人和唯一的亚洲女性。在邵征看来,中国院线电影需要更加多元化,电影行业投资需要更加理性规范化。

    院线:电影同质化严重 应该给观众多元化选择

    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卢米埃在中国的影院数量已达30 家,影院较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随着中国观影人数日趋增长,卢米埃今后会不会考虑更多朝三四线城市发展?

    邵征:从公司发展角度来看,是有一个全国布局的。就目前来说,我们影城在北上广深、大的省会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比例会高一些,在西部如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也有发展。关于三四线城市,根据具体发展情况,也会有所考量。从中心城市向周边扩展,我们比较重视质量和速度的平衡,每年会看100多个项目,最后能做的也就是8~10 个项目,不会因为速度牺牲影院的质量,否则对不起观众。

    每经影视:现在全国院线较多,竞争激烈,卢米埃全部是自营影院,但是自营影院经营成本高,卢米埃在竞争中如何形成自身优势?

    邵征:每个公司的基因不同,带来的理念、策略和经营方式也不一样。相对来讲,我们有国际化视野的团队,从经营、技术等都具备国际视野。现在国产片的数量、质量都有很大进步,但院线电影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中国去年制作了600 多部电影,有200 多部质量比较高的能上院线,进口片包括分账和买断片也才几十部,算下来一年院线能放的电影也就300 部左右。而法国一年有600 部电影,其中400 部进口,200 部自己制作;印度是900 部,日本是1000部以上,美国是2000 部电影。并不是说这些国家一年会放那么多部电影,而是有这么多电影可以供这个国家的院线来挑选。我们目前还是有局限性,所以

    希望未来国产电影制作水平更高,有更多进口片,给影院更加多样化选择。内容方面,除了好莱坞视效大片,卢米埃影业坚持跟国际机构合作做电影节,给观众介绍不同国家的电影,例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电影,同时也扶植国内的艺术电影。虽然我们的银幕数在全国占比只有千分之五,但像《美姐》《一个勺子》这样的艺术电影,还有《千锤百炼》这样的纪录片,我们是长线排片。不久前上映的《路边野餐》,我们提前十天预售,黄金场次也会排。我们长期坚持扶持中国青年导演,参与组织年轻导演的作品展映。我始终相信观众是需要培养的,中国电影的盘子做大了,观众有多元化倾向,需要有更多选择给他们。

    同时,影院要有最好最先进的技术,这需要国际视野和工程背景来判断,我们有这方面背景和资源,对未来影院设备技术在研发什么,以及一些主流的东西都很清楚。电影院是还原电影的地方,影院应该给它最好的呈现。

    每经影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进口片大多是好莱坞影片,但近期也有引进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影片,比如《巴霍巴利王》《火海凌云》等。对于这些尝试,您有什么看法?

    邵征:多元化肯定是需要的,好莱坞视效大片肯定是做得好,中规中矩拍出来的东西,技术环节做得很好,但它就像麦当劳的汉堡,标准出品,吃多了肯定是可以换口味的。未来的观众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国家生产的电影是不一样的。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在放一些不同国家的老片,很多观众也喜欢。

    每经影视:过去几年,卢米埃在多个城市举办过数届意大利电影节,还有法国电影节、西班牙电影节等,卢米埃希望将特殊影展长期化、规模化,这些影展收到的效果您是否满意?相对于商业电影,做这些特殊影展投入多回报少,您会继续坚持做下去吗?

    邵征:肯定会一直做下去,我们跟这些机构有一些长期关系,做过电影节的影院也维系了一些长期观众,他们形成了到我们的影院看这些电影的习惯。做这个,肯定不会像《变形金刚》《敢死队》这种,短期能看到巨大回报,但长期来看对公司品牌形象、差异化竞争、多元化服务有正面影响。从排片来看,一些国产电影在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比较受欢迎,文艺范儿的电影在一线城市受到欢迎,如果大家都是一个口味,那肯定是不对的。当然大家也不要误解,我们不光只是做国外的这种电影,也支持国内的,比如我们做过中国导演新势力、国内青年导演影片展。《百鸟朝凤》上映的时候我们也是非常支持的,这部片子没有因为“下跪”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们就在黄金场次排了,全国全线都在排,还在西安与吴天明导演基金会、西安电影制片厂一起合作举办吴天明导演回顾展,也在其他几个城市做回顾展,我们觉得做这些是值得的。

    影院:有洗浴中心改造成影院,建成后不知道电影从哪

    每经影视:电影院的越来越多,沿海一带出现建电影院赚快钱的现象,建电影院投资回报率高吗?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邵征:任何行业火了,都会有人进来挣快钱,电影行业也一样。火热建影院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10 年《阿凡达》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就开始了。最早大家关注电影行业也是从《阿凡达》开始,从那时候前赴后继进来很多热钱,只不过最近一波是因为现在其他产业比如制造业困难一些,面临改革或者重组,钱没有什么出处,于是就又往这个行业涌。但影院作为终端是为人服务的,人是会用脚投票的。挣快钱有可能会盲目降低设备和装修成本,牺牲服务质量。这几年我们也看到每年都会有新公司进来挣快钱,但这个行业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里面有不少技术含量。比如,影院设计应该是梯形或扇形

    的,但有的影院做出过四方形,银幕都不知道挂哪面墙上。影院的每层台阶是不一样高的,每个台阶高度是根据眼睛看到画框银幕中心点的三角函数算出来的,我们见过有的影院椅子的高差是算出来的,但每层台阶做成一样高,人走上去再走到椅子那里,会踏低或踏高一下,容易绊倒。标准影院层高至少8

    米,柱子至少12 米,很多热钱是不管这些的。热钱进来,只要有块地,以前做电玩的、或者原来做百货、餐饮的都改造成电影院,层高等都不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影院所有厅特别小,只有四、五十个座位。我们见过洗浴中心、健身房改造的影院,影院建好以后,还向别人打听电影从哪儿来的,才知道还要加入院线,也不懂票房分成,总之这里面确实存在不正规的地方。

    每经影视:目前电影院的收入主要依靠票房,在地租等成本升高的情况下,一些影院出现偷票房的丑闻,这是不是一种恶性循环?良心经营影院的人有没有想过用什么办法来抵制这种现象?

    邵征:偷票房的现象通过看产业报告更加明显,有的影院一年就几十万最多也就200 万元的收入,这根本不够付人工水电,可为什么还活着呢?但经营影院的人没有办法来抵制这个现象。我是老实做经营的,你偷票房,我没法管你。只有两方面去做,一是片方抵制,如果你偷了我的票房,下一步电影不给你放,我觉得这是对的;第二是监管部门来查,有更加严厉的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个行业需要更加规范化,否则就成劣币驱除良币了。这不光对诚信经营的影院不公平,对上游制片公司也不公平,像导演、演员辛苦拍电影,最后票房却被偷走。

    每经影视:在美国的影院经营收入中,票房占比没有中国那么高,未来中国的电影院发展,除了票房,还有拓展盈利的渠道吗?

    邵征:中国影院的收入未来主要还是依靠票房。我们的影院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不少影院是独立的,单独的建筑物,餐饮、商业等跟电影院不在一个空间里,不像目前中国的影院大多所处的位置都是商场里面,卖品竞争会比较激烈,而且美国影院的限制没那么多,甚至可以卖酒。影院的收入结构也跟当地的观影习惯有关,印度影院的餐饮卖品占比高,因为印度宝莱坞电影是有中场休息的,即便是好莱坞电影去了印度,片长只有90 分钟中间也需要切断,这是观影习惯。美国电影不到一半收入来自电影票房,其他包括线上、DVD 等销售,美国版权保护制度完善,监管严格,大的电影制片公司都有片库,几十年后看片依然可以分钱。而目前国内电影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动辄上亿,甚至几亿,主创人员成本也高,后期的视效制作花钱很多,但90%~95%以上的投入需要从影院回收,制片公司的压力自然很大。

    解析:人才需时间培养,砸上亿的钱也不能立马催生

    每经影视:院线龙头万达已切入电影中上游领域,做电影投资、发行,卢米埃在这方面会有动作吗?院线与制片、发行连成一线,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产生排片垄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邵征:前面说到行业涌来热钱,每个行业热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人都要做产业链,打通上下游,肯定是有难度的。根据我们团队的资源和能力,我们还是会选择专注影院发展。从整个行业现象看,反垄断是很有必要的。美国当时出“派拉蒙法”也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拍脑袋决定,毕竟上下游合

    在一起难免有弊端。这也是监管机构需要考虑的,因为终端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会在一个量级停下来。如果是只有几家独大,对这个行业肯定不好,一定还是有独立制片、中小成本的制片,不可能都去打通上下游、做生态圈的,我想一定是百花齐放。

    每经影视:资本青睐影视,电影行业出现了不少有别于传统的新玩法,比如保底发行、票房资产证券化,您在投行工作多年,是金融专家,在您看来这对电影产业发展到底是好还是坏?

    邵征:太阳底下无新事,很多创新其实在以前就出现过,只是现场采用了不同的包装形式或载体,电影这个行业实际上是很小的行业,今年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600 亿元票房,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么多钱愿意进来,说明行业有发展前途,这是很好的。就行业下游来说,影院有稳定的现金流,目前来讲有增长有盈利,从投资回报角度讲是可以做个预测模型算出来的,但电影制作是算不出来的,美国也很

    少有独立的制片公司上市,今年做《敢死队》挣多少钱,明年做《敢死队2》就能比今年多30%?这可真不一定。上游制作跟金融是完全相反的概念,金融是希望有稳定预期,有增长的,有盈利的,投资方

    需要知道风险在哪里。电影是创作,一定是拿出新的东西,大家没见过的,才愿意来看,新的东西大家是否一定能接受,不是模型能算出来的。即便在美国,大的几家电影制片公司基本是大的上市公司里面的一部分,唯一从制片起源直到现在还独立着的就是迪士尼,但它业务早就多元化了,制片收入比例也不高。而且美国电影制片公司是在版权保护下,多年积累片库数量大,而且可以不断产生收入,米老鼠、唐老鸭现在还在挣钱,我们上游的公司一般这几年拍的片子加起来数量本身就不大,而且基本这些片库都不再赚钱了。任何其他金融形式来做这个行业的话,如果没有可以预期的现金流,投机成分就很高了,所有现在包装的金融产品无非就是一部电影、几部电影的票房做保底分成,承诺回报,但电影是否有这样的票房,是很难预测的。

    每经影视:以前中国电影是制片抱着剧本找钱,现在电影行业不缺钱了,但资金有了并非一定会推动行业良性向上发展,对比您熟悉的美国电影工业,您认为中国电影需要努力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邵征:两方面,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那么多钱进来,应该有好的人去管,人家给你10 元,是希望能做出高于10元的产品卖出去,但我们现在哪有那么多导演、演员、灯光、道具?专门的人才是需要时间养的,并非砸出上亿元的钱,这些人就立马能催生出来。10 年前好莱坞就有软件,90 页你写完,每一页一分钟,写完后马上分角色、场景等给你自动算好,就像以前的场记自动生成,写明道具“手机”在90 分钟出现多少次,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个人物出现多少次,每次穿什么衣服,妆化成什么样,全出来了,不像人工场记要用场记去做,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这不是多少钱砸出来的,工业环节每个细节都需要这样,现在热钱多,但是花这个工夫的并不多见。其次是制度建设,版权保护、打击偷瞒报票房等,保证这个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热钱来了也可能离开,所以在行业热的时候大家更需要做基础做扎实,长期稳定发展,真正做事情的人是需要关注这些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影打造超级航母 制片发行放映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篇

    老郑说汇:美元静待重大数据 新西兰降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