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梳理西安杨森2005年至2012年经营数据发现,国内医药公司在此期间以两位数增长,而西安杨森主业营收仅从30.78亿元增长至47.21亿元,其利润也正在整体缩水。
每经编辑 李俊明
每经记者 李俊明
“常备胃药”吗丁啉再次引起关注。
吗丁啉化学学名多潘立酮。而近年来在美国、欧洲,多潘立酮被相继警示“一切含多潘立酮成分药品为非法药品”和“限制多潘立酮适应症”。
囿于我国对多潘立酮等辅助用药的定义还比较模糊,吗丁啉多次引起关注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吗丁啉的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杨森),由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保健品生产公司——美国强生控股与国内几家公司在1985年成立,是中国最大的合资制药企业。
一家医药管理咨询机构负责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胃药领域竞争激烈,吗丁啉在同类药品中占比约十分之一,已十分不易。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梳理西安杨森2005年至2012年经营数据发现,国内医药公司在此期间以两位数增长,而西安杨森主业营收仅从30.78亿元增长至47.21亿元,其利润也正在整体缩水。
西安杨森年净利”缩水”
由多潘立酮引起对相关药物安全性的关注已非首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随着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发布“一切含多潘立酮成分药品为非法药品”的警示,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建议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限制多潘立酮适应症。
考虑到国内医药监管领域对多潘立酮没有明确规定,以多潘立酮为药物化学名称的吗丁啉一直在风口浪尖。记者梳理发现,国内质疑吗丁啉安全性的报道不在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吗丁啉正是产自有中国医药“黄埔军校”之称的西安杨森。工商资料显示,西安杨森198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84亿元。从注资与目前营收额度来讲,西安杨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合资制药企业。
西安杨森股权结构显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控股70%,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1%,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资产管理中心与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合计持股9%。
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得益于强生品牌影响力与在中国设厂时间,吗丁啉与达克宁等西安杨森老牌药几乎成了家庭必备药。
中国人胃病发病率较高,胃药需求量一直比较大。在史立臣看来,巨量需求也加剧了胃药领域竞争。“三九胃泰、修正旗下的斯达舒等国内品牌的崛起,西安杨森生产的吗丁啉在同类药品中占比能达到约十分之一,这已十分不容易。”
史立臣告诉记者,过去十多年国内药企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西安杨森年检报告发现,2005年至2012年西安杨森营收仅从30.78亿元增长至47.21亿元,增长较为缓慢,其中,2012年主业营收同比下滑0.49%。
而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西安杨森2005年至2012年经营数据来看,2005年,西安杨森净利润为3.18亿元,2006年为2.65亿元,2007年为2.96亿元,2008年为3.12亿元,2009年4.42亿元,2010年净利2.23亿元,2011年3.4亿元,2012年净利为1.7亿元,8年间净利起伏较大,且整体呈现缩水趋势。
不过,西安杨森并未公开披露近几年的业绩数据,无从得知其最新的利润情况。对于吗丁啉国外受限国内确受热捧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西安杨森,但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新生产基地预计今年竣工
事实上,西安杨森营收增长缓慢及净利润缩水背后,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其实整个医药行业总体规模在上升,但利润率都在缩减。
“医药企业生产成本、经营成本与营销成本等都在上升。尤其是营销成本中渠道、物流、销售人员提成等与终端的运营成本上升。”史立臣分析。
成本上升,再加上竞争激烈,药企上世纪90年代暴利泡沫早已破灭,“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微利。”史立臣称,不过他认为,西安杨森在借助外资的品牌认可度与质量,在招标等竞争领域还是能到占优势。
转折点在2013年,当时市场传闻,依靠OTC起家的西安杨森欲将OTC业务并入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传闻一石激浪。虽然二者实际控制人同为美国强生,但西安杨森OTC业务并入上海方面,西安杨森则优势将丧失。
随后西安杨森总裁Cesar?Rodriguez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西安杨森OTC业务并入强生制药属误传,强生方面只是将西安杨森和强生制药的非处方药物业务整合。“两部分业务整合后,由西安杨森总裁全面管理非处方药物业务。西安杨森没有给出去任何资产。”Cesar?Rodriguez回应。
尽管这样,国内业界有传闻,二者合并,将会弱化西安杨森的OTC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走访西安杨森厂区了解到,西安杨森原厂区正在停产维修设备。而西安杨森官方网站消息称,2014年4月17日,西安杨森在西安高新区全新生产基地奠基。该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16年完全竣工,2018年投产。
此外,西安杨森官方网站还透露,新生产基地占地26.7万平方米,将取代西安杨森在西安现有的生产基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