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校园里什么最洋气?“租辆新能源车”去玩耍是不二选择。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刘旭 实习记者李娜 梁子
每经记者刘旭 实习记者李娜 梁子
现在校园里什么最洋气?“租辆新能源车”去玩耍是不二选择。
“主要是情侣约会吧。”华北电力大学一位在校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特别是最近京郊踏青火爆,如果不提前预定,周末肯定是租不到的。
两个人,一辆小车,去旅行……新能源汽车的校园租赁业务无疑戳中市场需求的High点,与前辈们踩着单车去郊游的文艺范儿不同,租车把大学生的活动半径变大了。
实际上,新能源租赁业务在长三角等地区已经成型,主要解决城市短距离出行问题。“租车是未来城市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成熟市场已经有所体现”微租车创始人兼CEO杨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在政策力推下,为租车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
“从未来汽车消费的主力学生群体开始,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大部分尚无购买能力,这是培养未来消费习惯转变的最合适切入口。”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认为,无论是车企、经销商还是互联网平台,都不应错失发展潜在客户的机会。
同学,我们一起租辆车吧
位于北京昌平的华北电力大学,最近在师生中悄悄流行起一种新颖的消费方式——汽车分时租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校园内看到第四教学楼旁停着一排充电桩,几辆标着“绿行”的新能源停靠在树荫下,剩下的十几个停车位和充电桩几乎全部空余,意味着已被开走。这样的消费形式在华电的学生们口耳相传,几乎人人知晓。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仅有的几辆车也已被预订,学生普遍反映都很想尝试但太过抢手,“周末几乎租不到”。
多少钱?目前项目为高校提供的车型主要为经济型的北汽EV160、北汽EV200(两厢)、北汽EV200(三厢),价格为0.6元/分钟,159元/天。同时也可选择按小时、过夜租、周末租甚至年租,一共10多种价格套餐,基础价为30元/小时,不收取其他费用如电费、保险费等。
怎么租?用户用身份证和驾照信息注册后,通过手机客户端或电脑客户端实现选车、订车、取车、用车、还车、付费等各环节功能,全程自助。同时,后台提供新能源车辆大数据中心,实时传输车辆数据,可以查询到附近网点和可租用车辆。
有啥车?这是北汽新能源与庞大汽贸集团共同组建的北汽绿行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绿行”)首期推出的“Ready GO绿行”分时租赁业务在高校的第一步尝试。华电校内,已经建设落地的硬件设备包括5个快充桩和29个慢充桩,投入运营车辆20台。
用户体验怎么样?
同学甲:虽然充满电的情况下预计续航里程为200KM,但实际续航里程有时仅有130KM左右,因此必须规划好行程。比如租车去十渡(北京郊区著名景点)两天,就必须中途去六渡的充电处充电,出行受到了较多的限制。
同学乙:由于是按时计价,有时候出行办事不敢久留,只能办完事情立马回来,以节约成本。
同学丙:有个问题比较严重,就是租车完之后的车内清理问题。
同学丁:作为代步工具使用还可以吧。就是刚开始用不熟悉,有点麻烦,而且在市内没有普及,有时候要特地跑到很远的地方充电。
投资1个亿,抢滩新市场
“新能源车分时租赁项目仅高校市场已投入1亿元,由于新能源车牌照申请政策限制,资金仅占‘Ready Go绿行’项目的50%,但数额仍在增加,初步预计5年回本实现盈利。”庞庆华向记者表示。
此前,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启动的分时租赁项目试点工作“Ready GO绿行”,计划至2016年底累计建立200个以上分时租赁网点,配备新能源汽车2000台以上。此前一直以部委机关为主,衍生到景区、高校等其它市场,华电分时租赁点是为高校推广的第一站。
在汽车品牌授权被打破,经销商集团利润较为悲观的时下,庞大在内的经销商正在想法设法采取多种方式来重获市场份额,而分时租赁模式正成为经销商未来选择的重要销售模式。
“步子不必迈得很快,但随着政策落地一定会做大,将战略布局向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高校、社会持续渗透”,庞庆华向记者表示。
瞄准这一新兴市场的不止庞大一家,杨洋告诉记者,微租车先前在贵阳某高校也在做高校市场的试点,相较于北汽绿行,微汽车采取的是将车辆交给该校学生会自主打理,收效不错。而主打小型新能源电动车的知豆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高校分时租赁市场的看好,并认为小巧廉价的小型车更适合作为高校市场的推广车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租赁进高校的步伐正在加速,同步落地的北京高校已经有几所,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在调试)、北京林业大学(正在调试),另有几十所高校还在洽谈之中。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依靠政策红利已经快速上量。按照中汽协的保守预期,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70万辆。如何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商业模式已经被提上企业日程。毕竟,新能源汽车不是形象工程,更是未来“利润奶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