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好莱坞心仪“北漂” 中外合作进入3.0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18 01:09

    在资本及国内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连《功夫熊猫》也开始精心重制中文版配音及画面。这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五年以后,好莱坞是否会因中国元素而颤抖?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师烨东    

    ◎每经记者 师烨东

    2016年4月16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在2011年该电影节刚刚创办时,国内市场总票房为131亿元人民币,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第一名为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票房10.93亿元。时间仅仅过去不到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在去年达到了440亿元,票房冠军成绩达到了33亿元,创造这一纪录的电影《美人鱼》更是一部国产电影。

    这背后,资本的力量功不可没。

    一个或许容易让人忽视的现象是,已经开始有海外院线主动邀请票房成绩优秀的国产电影去海外上映。这意味着在国内资本热潮的助推之下,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在昨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著名导演、制片人黄建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资本的渗透下,未来不存在国产电影走出去或者是好莱坞电影走进来的问题,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拍好电影,当国内市场足够大时,海外电影市场方与投资方就需要考虑中国口味了。

    博纳影业董事局主席于冬的观点更为激进。在他看来,中国在电影产业上的资本溢出,将渗透到更多的独立制作中,未来大的合拍电影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甚至会有好莱坞新人投奔中国的电影市场。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在资本及国内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连《功夫熊猫》也开始精心重制中文版配音及画面。这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五年以后,好莱坞是否会因中国元素而颤抖?

    资本改变中外电影合作形态

    在昨日的论坛上,黄建新认为,中外合拍电影经历了最初寻求海外资金的支持做合拍片,到后来海外资金主动进入中国寻求合作这两个阶段后,现在资本的渗入已经使得中外合拍进入了全新的形态。

    “这两年来,万达收购了北美的第二大院线公司,收购了传奇影业;华人文化和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联合成立了旗舰影业,中国公司的股份占到了51%。这些现象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之前理解的简单的合拍概念。我们此前担心中国电影是否能走出去,现在已经有了最好的答案。”黄建新解释道。

    《卧虎藏龙》编剧詹姆斯·沙姆斯也表示,中国合作方的作用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博纳、万达,他们不单是利用已有的中国市场,还要用已有的资源渗入到各种制作当中,所以会覆盖方方面面不同的领域”。

    此前中国与海外在影视文化方面的合作,更多是被动接受海外影视产业及人员的“淘金”,如今在资本的渗透下,中国也可以逐渐影响到海外的影视项目——与中国合作较早的韩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几年前,只有在韩国发展不佳的演员才会考虑中国的影视娱乐市场,而2014年之后,中国市场成了韩国顶级演员也不愿缺席的目标。《太阳的后裔》制作公司为Next Entertainment World,其第二大股东是来自中国的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早在该剧投拍之前,国内的影视公司就深度参与了该剧的策划,并且爱奇艺等公司随着该剧的走红而赚得盆满钵满。

    数读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329部影片报名参展,比上届增长53%(第五届为1524部)

    项目创投板块征集到项目674个 较去年增长48%(第五届为455个)

    邀请30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开闭幕式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是另一个例证。这部由中影股份、中美合资的东方梦工厂以及美国梦工厂(动画)三方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可以说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好莱坞电影”了,该片不仅在中美两国同步公映,连影片的角色口型、配音语言等方面,都与中国本土文化对接,为中国观众重新打造了一个定制版本。

    中国正成为新的“好莱坞”

    高增速的电影市场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被认为是中国打造另外一个“好莱坞”的底气。

    于冬认为,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每年6000张左右的银幕增长速度会持续5到8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未来将超过北美市场,这个增长的势头必然带来中国电影市场创作团队的结构性变化。

    在于冬看来,除去中国电影原创能力的增强,由于中国电影产业背后大量的金融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当中国的制作满足不了这些资本的需求时,必然会带来资本的溢出,甚至好莱坞一批得不到大公司或者是职业经理人支持的年轻导演,也会投奔中国市场。

    《疯狂麦克斯4》制片人之一的伊恩·史密斯认为,好莱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一个聚集来自于全球各地资本、全球各地人才制作电影的理念。“中国新一代电影制作人和电影市场的关系在发生改变,在中国,不少新一代制片人商业性非常强,这是中国成为一个新的好莱坞的优势。我在中国多年来看到的情况是,现在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史密斯说。

    黄建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初,中国电影人有一个急切的心态:想迅速进入世界市场中,试图用中国自己的商业电影和功夫电影走向世界,但并没有成功。

    随后,国内的电影人又有了把本国内容电影先拍好的想法,所以国产电影一点一点有了自己票房的生长。“最早我们的片子只是好莱坞电影的十分之一,到现在我们有33亿元票房的电影。当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考虑走出去还是走进来的问题了,海外的投资方不得不来考虑我们的口味。”

    逐步将国内的电影工业体系完善并打造出高质量的影片,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也会逐渐拥有比肩好莱坞的影响力。《怪物史瑞克》及《捉妖记》导演许诚毅认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把中国自己的电影做好:“好莱坞开始也没想到拍电影给全世界看,他们只是拍给美国人看,后来影片质量上去了,慢慢也就有很多人喜欢看了。我觉得中国电影也会经历这样的时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知名导演黄建新:中外电影合拍片已经进入“3.0时代”

    下一篇

    郑眼看盘:行情暂延续 空间或有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