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欧盟延长对华光伏“双反”至2017年 专家称损人不利己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09 14:44

    赵玉文介绍道,“因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仅德国就可能减少最多9万个工作岗位,德国成为欧洲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全欧盟可能失去24万个就业岗位。”

    每经编辑 杜恒峰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发自江苏

    12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延展对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既有政策,现行的限价限量(Minimum Import Price,MIP)措施将延长至少12个月。

    欧盟延长对华光伏“双反”,在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看来,中欧之间光伏贸易额度超过200亿美元,继续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将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欧盟延长对华光伏双反

    依靠价格优势,前几年中国企业的光伏产品占据了欧盟大部分市场,2012年底,欧洲部分光伏企业强烈要求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双反”关税,最终欧盟采纳了这些光伏企业的意见,宣布从2013年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不过,经过中方与欧盟积极谈判,2014年8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生效,有效期至2015年底。至此,中欧这一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成功解决。

    当时欧盟委员会声明称,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得到28个成员国的一致支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决议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接受中国光伏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二是对于那些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没有遵守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将被征收最高64.9%的反倾销税。

    不过,在今年6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阿特斯太阳能等三家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额关税,同时让对方退出最低价格承诺协议。随后,昱辉阳光和中盛光电发布公告,明确称将退出价格协议,不再由中国向欧洲发货。

    同时,在7月3日,欧盟计划将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正信光伏电子有限公司从欧盟最低价格协议中除名。欧盟委员会认定,正信光伏销往欧洲市场的部分组件产自中国内地,但却被贴上第三国的标签。随后在11月份,正信光伏业也退出了退出价格协议。

    原本应该在12月7日到期的欧盟对华“双反”,却因为在今年3月德国光伏企业EU ProSun提出希望延长既有政策、重启调查。EU ProSun认为,有部分中国厂商违背限价限量协议,并指控其他境外厂商以第三地转口等方式规避双反税率与相关限制,等同仍有中国厂商透过各种方式倾销低价产品到欧洲。对此,欧盟委员会调查后于6月宣布成案,并展开调查。

    根据欧盟委员会12月8日的公告指出,欧盟将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重新审核,审核期限为15个月;在这15个月期间,双反措施将持续有效,等同限价限量限制与47.7%的双反税也会跟着延续至少一年之久。并且,欧盟委员会公告还称,将延展对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既有政策,现行的限价限量措施将延长至少12个月。

    被指损人不利己

    对此,EnergyTrend分析称,虽然中欧之间采取了价格协议来取代双反,但是由于限价限量有制度漏洞,欧盟这次决定延展双反限制,应会在延展期限内继续调查违约厂商,并陆续将违约的厂商排除在协议之外。无论中国大陆厂商或台湾厂商,未来15个月内都将面临此一情形。

    此前,中国商务部曾表示,双反不仅伤害中国太阳能产业利益,也不利欧盟自身的利益,并呼吁欧盟尽快终止双反措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指出,欧盟光伏装机量已从2012年的24GW下降到2014年的7GW,贸易壁垒显然影响到了欧盟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在全球呼吁以再生能源取代传统发电方式以降低碳排放量的当下,欧盟的双反政策整体而言无法带来很好的利益。

    公开数据显示,中欧之间光伏贸易总额达到200亿美元,此次延长对华光伏双反,无疑对中国的光伏企业产生冲击。对此,赵玉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两年的欧盟光伏双反已经对国内光伏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虽然不少光伏企业开始转战东南亚市场,但欧盟依然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最大市场,所以此次延长对华光伏双反,无疑将对中国光伏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不过,在赵玉文看来,欧盟这种行为损人不利己:“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将人为地提高价格,欧洲的太阳能市场会陷于停滞,70%到80%在欧洲生产的太阳能模板价格将大幅上升,利润和需求将相应下降。同时将严重阻碍欧盟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还会让欧盟整个太阳能电池价值链受损,也不会给欧盟太阳能产品生产商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赵玉文补充道,“因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仅德国就可能减少最多9万个工作岗位,德国成为欧洲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全欧盟可能失去24万个就业岗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曹凤岐:CPI反映居民消费趋保守 经济恢复期仍将持续

    下一篇

    李嘉诚回来了?抄底收了上海一栋写字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