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建议从2018年开始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同时,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中国的人口红利如何接续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的大课题。
全面二孩已经落地,延迟退休也势在必行。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十二五”时期劳动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时期将持续。
中国目前存在大量低龄退休人员,开发其潜力是今后的主要方向。鉴于我国退休年龄规定始于几十年前,已经显得过低。绿皮书建议从2018年开始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同时,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十三五”面临劳动力短缺
绿皮书判断称,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标志着下降历程的开始,“十二五”期末将下降至9.25亿人左右,“十三五”时期会进一步下降,到期末预计将接近9.12亿人。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张车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劳动参与率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中国劳动力供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劳动供给不同的是,“十三五”时期的劳动力需求将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根据绿皮书课题组测算,“十二五”期间城乡就业人员总量平均每年增加约29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每年增加超过1100万人。即便考虑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的减速因素,如果能保持近年来的就业弹性,城镇就业人员每年也可增加700万~800万人。
“综合劳动供求变化趋势,‘十三五’期间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将成为常态。”张车伟说。
劳动力短缺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十二五”时期是农民工工资快速增长的时期,2011~2013年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年均上涨接近1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农民工收入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价格指数测算,这高于同期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约4个百分点。
张车伟说,劳动力成本上涨将损害中国的比较优势,对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十三五”期间,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泉,以适应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全局性劳动力短缺不仅表现在城镇,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也会在“十三五”期间逐渐显现。
张车伟指出,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的不足,而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农民的短缺。
女性退休每3年延迟1岁
怎么办?目前从国家政策方向看,全面二孩和延迟退休是两大方向。
但前者无论是在时间周期上还是可预期结果上,显然作用效果有限,绿皮书分析说,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来说,经济增长要更多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非依靠更多的劳动力投入。为此,一方面必须继续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教育和培训两个环节实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更好结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人社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的考虑是,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绿皮书还设定了两步走方案,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再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
“测算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改善城镇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增加城镇适龄(退休年龄以下)劳动年龄人口,延缓其比重下降趋势。”张车伟说。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都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劳动参与率是很重要的措施,同时,我们要深化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改革,为要素配置提供及时正确的价格信号,让不同所有制企业都能对价格信号作出积极的反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