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习近平巴黎号召摈弃零和博弈思维 与奥巴马“单聊”气候变化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02 01:31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开幕式上发言。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开幕式上发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这次会议,这是1990年中国参加气候会议谈判以来,第一次由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气候大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导人的表态尤其受到重视。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说:“巴黎大会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90多个缔约方各自都有诉求,要达成一致并不容易。但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零和博弈,习主席提出原则有利于协议的达成。

    和习近平一样,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排放国和最大发达国家元首,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大会的焦点。两位领导人在大会开幕之前专门抽出时间单独会面。“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排名前两位的碳排放国,我们都决定采取行动是我们的责任。”奥巴马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领导力一直是绝对重要的。”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

    一年四季,国际会议几乎从不停歇,可是和任何一个国际会议相比,气候大会都是绝对独特的:195个国家派出了约万人的谈判代表,150多个国家首脑出席并讲话,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参会……

    不仅如此,气候大会向来都以两个“拖堂”著称:国家首脑讲话要排队,而且几乎次次都不能按时结束,谈判结果总是不能在安排的会期内达成。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公共产品,那就是应对气候变化。”一位接近中国代表团的专家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实实在在地涉及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利益,而且也确实需要所有国家的努力。

    从全人类的角度讲,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人类的共同福祉,然而将视角移向每一个国家,现实却未必如此。“每一次大会都会吵得沸沸扬扬,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争论一个小时。”上述专家认为,“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共识,但是在分担任务时却都不愿意多承担一点。”

    在气候大会上的众多分歧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一直都是谈判的焦点。

    在11月30日的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巴黎大会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同时,他也指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190多个缔约方各自都有诉求,要达成一致并不容易。”何建坤认为,但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这是达成一个全面平衡有力度的协议的基础,习主席提出的原则有利于协议的达成。

    中美共同担当展现领导力

    “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习近平的表态背后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扎扎实实的成绩。

    2014年实现全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比2005年下降33.9%,有望超额完成“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的目标。

    此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在过去十年中上升了4.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更是增加了21.55亿立方米,远超此前的承诺。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有诚意、有决心为巴黎大会成功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对媒体表示,我国在加快推进国内绿色低碳转型、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打出“组合拳”,积极参与国际谈判进程,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既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中国可以发声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结合起来,未来展现和承担全球领导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美国和中国一样承担着特殊的责任。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两国共同发布了《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今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又发布了第二次《联合声明》。

    张海滨介绍,两份声明就巴黎气候大会的若干问题达成了更多具体的谅解和共识,意味着中美决心携手展现其全球领导力,也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根新支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北京PM2.5浓度近千我们离解决雾霾还有多远?

    下一篇

    区域污染输送致北京雾霾爆表 大气治理资金投向应转向燃煤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