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片方“包场请客”换来4000万收入 《捉妖记》险胜《速激7》成内地票房冠军

    2015-09-14 00:51

    刚刚拿下内地票房冠军的《捉妖记》,近期陷入了票房造假的传闻中。11日,《捉妖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8月28日至9月11日期间,出品方安排的公益放映票房收入为4042万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师烨东    

    ◎每经记者 师烨东

    艺恩实时票房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15时,《捉妖记》上映58日累计票房24.2671亿元,超过上映47日的《速度与激情7》的24.2655亿元,成为内地电影票房冠军。《捉妖记》官微称,该片将于本月16日下线。截至9月13日,艺恩最新数据显示,《捉妖记》票房已达24.33亿元。

    在此之前,捉妖记被业内人士质疑“买票房”。而针对影评人对其提出午夜场满上座率、《捉妖记》发行方安乐影业旗下院线同一屏幕每隔15分钟便排片等质疑,安乐影业方面回应为满上座率为包场公益放映,15分钟一场则为旗下院线排片错误。

    11日,《捉妖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8月28日至9月11日期间,出品方安排的《捉妖记》公益放映票房为4042万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15天内,《捉妖记》的“公益票房”平均每天达到了269.5万元,尤其在后几日,该数据几乎占到了《捉妖记》当日票房的100%。

    “如果没有最后两周所谓‘公益放映’的几千万票房,已经过了热映期的《捉妖记》不可能成为历史票房冠军。”电影行业分析师陈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捉妖记》发行方旗下院线某些影厅超过100元的票价仍有108%的上座率数据属实,那么只能说明8月底有些人是在影院花100多元钱蹲着或者站着看完了《捉妖记》。”

    央视曝光有包场无人观看

    实际上,早在8月25日,即安乐影业回应《捉妖记》开始公益包场放映的前3天,便已经有网友及影评人质疑安乐影业存在通过旗下院线刷、买票房的行为。

    随后,微博上有加V影评人对《捉妖记》提出票房造假的质疑,并附上截图说明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大规模的排片,时间一般为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超过100%;而长度超过120分钟的《捉妖记》,在同一影厅甚至出现每隔15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

    针对质疑,《捉妖记》官方微博在8月30日夜间作出解释。声明显示,安乐电影公司的确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进行包场,但目的是进行公益放映,回馈给特定的观众群体进行免费观影;至于凌晨场次以及不到半小时就轮排的情况,则是因为总部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问题。

    在公司做出回应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仍然针对《捉妖记》的公益放映进行了专题报道。央视记者前往《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实地调查发现,在早中晚随机探访的三个场次中,现场都没有任何观众。安乐影业总裁张晗随后在回应央视的采访时表示,这些无人观看的公益场次票房是会计算入总票房之中的。

    陈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8月末以来,安乐影业下属的多家影院,屡屡通过全天超过100万元甚至200万元的票房进入全国院线票房单日百强榜,而其中部分影院主要的票房来源都是《捉妖记》。“以公司旗下的杭州百老汇影城为例,在8月28日到30日的3天中,《捉妖记》每天的票房贡献度都在85%以上,票房/排片比都在2以上,平均票价都在100元以上,场均人次都在172人以上,甚至上座率都没有低于108%,也就是说有‘观众’是站着或者蹲着看完影片的。”陈镔表示。“其实本来《捉妖记》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后,业内对于该片都是赞赏有加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师说,但是发行方后来的一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违规成本低 票房乱象不止

    实际上,国内院线在票房上的不规范现象存在已久,尤其三、四线城市屡屡被曝出偷漏票房情况。

    而业内大佬对于乱象也逐渐“忍无可忍”。8月28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忠磊就在微博贴出两张一早一晚的电影票房截图,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疑暗指华谊出品的电影《三城记》票房被偷。

    易观国际分析师郝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的院线都装有广电部门核准的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但是由于受到利益诱惑,一些影院仍然会选择铤而走险。“现在影院的投资成本不低,一般收回成本需要七八年时间。院线通过偷、漏票房或者是不同分账比例的影片挪票房,可以少交税、基金或是少给片方分钱。”

    而随着网络售票在院线的普及,一些影院偷、漏票房手段也发展得五花八门。有院线会在售票时售出自己分账比例较高的电影票,而后手写改为其他电影来逃分账;部分院线则销售爆米花“捆绑套餐”,将饮料、爆米花与电影票打包出售,将电影票设定为最低定价而独吞差价利润。

    上述不愿具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公司高层表示,实际上,偷、漏、买票房并不是近些年才有,只是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及传播使得这些院线的“伎俩”被公开,从而被业内外所知。

    近年来,监管部门亦针对此加大了处罚力度。今年初,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公告,通报了2015年1月份10家影院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等违规行为。以上影院已分别由监察公司按合同处以偷漏瞒报票款金额8-10倍不等的罚款,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也将取消违规影院当年先征后返、各项资助和奖励资格。

    “虽然主管部门针对偷漏挪票房开始逐渐加大处罚力度,但是其违规成本仍然比较低,而且中国有数千家电影院,监管并不容易;买票房虽然也存在不少电影中,但是这一行为并不违法,只能说部分买票房现象不太光彩。”郝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不惧被套捧场定增 机构投资究竟看中啥

    下一篇

    三大指标判高下 A股私募圈华山论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