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5日),福建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意见》),该意见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明确支持公立医院医师到社会办医多点执业,同时提出支持台港澳医生到福建省短期行医。
每经记者 李婷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受聘为浙江大学国际医院特聘专家引发业内外对医师多点执业热议。尽管其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走出体制或多点执业的说法。不过今年以来多地纷纷出台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
而在近日(25日),福建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意见》),该意见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明确支持公立医院医师到社会办医多点执业,同时提出支持台港澳医生到福建省短期行医。
对医改颇有研究的业内专家廖新波认为,医师多点执业远非“多点”和“创收”这么简单,任重而道远,它将撬动人事(编制和职称)制度、支付制度、监管机制、医保体制改革,是落实“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最为活力的杠杆。
进一步支持多点执业
据《意见》,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制定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具体办法,重点明确医师多点执业的条件、注册、执业、责任分担等有关内容。鼓励探索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管理试点。多点执业医师的资质不再与职称挂钩,只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执业注册后,工作经历达到5年以上的,可在设区市范围内多点执业;10年以上的,可在全省范围内多点执业。
此外福建省还提出,完善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对口帮扶合作机制。确定一批公立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社会办医进行对口帮扶。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还将优先支持台、港、澳资本或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或独资医院,支持台、港、澳医师到我省短期行医;对已取得大陆医师资格并定居大陆的台、港、澳医师,可在我省开设个体诊所,或以个人名义投资设立医疗机构。
廖新波发布长微博认为,这两天,“医师多点执业”又热闹起来了,国家层面上的医师多点执业新政自去年年底发布以来,各省陆续出台了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但似乎上热下冷,医师们对多点执业的热情并不高涨,广东也同样如此。自3月实施新政以来,尽管广州、深圳、中山等地还出台地方政策推进,但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相比前几年广东试点多点执业同期略有提高,可相比于广东省21.7万的执业(助理)医师,多点执业的医师依然少得可怜。然而实际上,多点执业的医生在路上、在天空,只是他们没有备案而已。为何他们不备案?他们究竟在担心些什么?而钟院士否定自己是多点执业,也许是他的价值取向,其实不同形式的“走出去”是央府希望的,我也真希望院士们引领这一步,希望其名人效应可以让更多的医师走出去,为更多的人服务。如果把多点执业当做是“创收”,未免眼光短浅了一点,没有把多点执业看作是医生成为社会人的战略的一步,最终是医生价值的体现或回归。
其认为,医师多点执业远非“多点”和“创收”这么简单,任重而道远,它将撬动人事(编制和职称)制度、支付制度、监管机制、医保体制改革,是落实“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最为活力的杠杆。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根据福建省的规划,到2017年,建设若干医疗资源要素聚集发展的医疗园区,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初步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省社会办医床位数力争达到全省医院床位数的20%左右;到2020年,树立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信誉高、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疗服务品牌,基本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省社会办医床位数力争达到全省医院床位数的25%左右。
《意见》还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情况下,支持并优先选择社会信誉好、具有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的改制重组,采取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PPP)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推动国有企业办医院分离移交或改制试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非基本医疗项目合作。公立医院改制要纳入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统筹安排、有序开展,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衔接,明确和规范改制的方法、程序和条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公众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新医改启动5年以来,“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新的探索形式已经进入医疗领域。据悉,国内广州、湖南、徐州、海南、浙江等多地,也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但是至今,混合所有制医院成功的范例在国内并不多见。而其中一个困局是,如何解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问题,这也是福建政府需要考虑的。
一业内人士认为,在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社会办医方面,福建厦门已有国内创新之举,社会办医尝试委托公立医院托管的新模式。不过对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改制,该人生认为,混合制医院作为一个非营利性医院享受免税政策,按国家规定不能分红,但社会资本是逐利的,这就形成矛盾。这都与国家医改政策不配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