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财富之城开放之都 张开双臂拥抱四方中外嘉宾

    2015-05-20 01:19

    与会的上百名韩国企业家将参与由成都市投促委与论坛主办方组织的商务考察,亲身感受成都蓬勃发展的动力,亲见成都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和规划,并期待从中窥得商机,分享中国西部高速发展的红利。

    由中国每日经济新闻和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共同举办的“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今日将在成都拉开帷幕,与会的上百名韩国企业家将参与由成都市投促委与论坛主办方组织的商务考察,亲身感受成都蓬勃发展的动力,亲见成都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和规划,并期待从中窥得商机,分享中国西部高速发展的红利。

    作为传统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早已给熟悉三国文化的东亚邻邦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此番作为论坛东道,它更将以崭新的面貌,向韩国商界领袖展现其现代化与极富活力的一面,并彰显开放之城与成功之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新气象。

    《《《

    开放之城

    成都“引力”:“朋友圈”越来越大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成都正以无比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在连续举办世界级盛会财富论坛、华商大会后,“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又落户成都。与其说是财富论坛这类高级别活动的后续效应,不如说是全域开放的成都,越来越使海外宾朋瞩目。

    近日,《凤凰周刊》以“成都引力”为主题报道了对新常态下成都转型的调查。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上着墨颇多。眼下,成都已吸引十四国领馆落户,并与2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国际吸引力不断提升的成都,“朋友圈”越来越大。

    “成都引力”成新热词

    2014年对成都来说,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成果斐然的一年。围绕“全域开放”战略,成都继续广泛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在这一年中,成都的国际化被赋予更深含义。

    经《凤凰周刊》报道后,“成都引力”成为一个新热词。实际上,成都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曾说,要感受中国发展的未来,就要来成都;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毫不掩饰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从成都开启她第七次访华之旅。

    蓉欧快铁呼啸而过,串联起始发点与终点。2015年4月29日最新消息,成都与波兰罗兹即将建立友好城市。几日之前,成都还和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正式结为国际友城。至此,成都已与26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14年,成都与匈牙利佩奇市、美国路易维尔市、爱沙尼亚塔林市等5座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数量达到33个。

    成都与世界的交流也不断拓展。

    2014年,除了成功举办中德对话论坛等国际会议,国际政要来访增多,还新增了以色列和新西兰驻成都总领馆。截至目前,外国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4个,并成功组织“2014伦敦成都周”、“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国际文体交流活动,城市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友城为纽带,一张张合作备忘录在成都签订,一系列合作项目在成都展开:教育、医疗、旅游、经贸、体育……涉及各个领域。成都市民也得到实惠:继直航伦敦后,成都又实现与旧金山、毛里求斯的直航;成都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国际小学学习纯正法语,在国际医疗机构就医,观看世界级的赛事。

    营造优越投资环境

    林秀鸟自来。

    成都正努力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截至目前,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62家。

    刚刚晋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已成为全方位开放的前沿区、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今年1月,天府新区推介会上,包括中信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很多知名央企悉数出席,表现出浓烈的投资兴趣。

    开放的成都,同样是发展的成都、机遇的成都。通过强化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合作园区建设,依托“8+1”合作机制加强与芝加哥的商贸合作等,成都正持续升级国际经贸合作。

    2014年,成都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5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青白江成都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获批设立,也使得外贸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成都还在推动高质量的“走出去”。2014年,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0个,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0%。

    眼下,成都正积极争创中国(成都)内陆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成都产品、成都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

    这座西南内陆城市,已然成为开放的桥头堡,以开放的姿态,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赢得国际的赞誉。

    《《《

    成功之都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隶属于《求是》杂志社的《小康》以《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为题,关注了成都经济转型。近日,《凤凰周刊》同样以大篇幅剖析新常态下的成都策略。

    谈及关注成都的原因,两家杂志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背景下,成都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又一次站在历史新起点上。

    “成都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一直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觉得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成都在很多方面做得非常突出,一些做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接受采访时表示。

    身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成都,任重而道远。“归零再出发”心态下的成都,扭住产业升级这条主线,发展五大高端产业,以此作为新常态应对策略之一。

    “万亿级”后再出发

    2014年,成都以首个西部城市的身份加入了“万亿级俱乐部”——生产总值增长8.9%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增长14.1%;全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3.9、2.6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

    此外,成都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80亿元,增长8%。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接待旅游总人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4亿元、增长25.1%。

    在跨越万亿门槛同时,成都经济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一样,正迈入新常态,发生着一系列具有趋势性、转折性的深刻变化:GDP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中高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以消费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的多元拉动将成为常态;三产融合、高端高质、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城市群和经济圈抱团发展等也将成为新常态。

    一面是跨过万亿门槛,一面是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站在万亿级的新起点,成都如何再出发?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新常态”既是一个主动作为的过程,更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成都提出,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在做强产业优势、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新常态”之成都策

    今年1月,《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立足于调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完成了“新常态”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成都相继启动了7个方面284项具体改革,出台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55条措施”,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

    而从具体的产业升级效果来看,实际上,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早已站在全球前沿,并带动着中国IT第四极的兴起。

    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英特尔公司对外宣布,将在未来15年投资16亿美元,对英特尔成都工厂进行全面升级,并将英特尔最新的“高端测试技术”引入中国。

    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技术与制造事业部总经理比尔·郝特曾表示,这次投资是英特尔封装测试业务发展史上的重大举措,也是英特尔在成都的最大单笔投资。这意味着,成都成为英特尔战略布局的重要城市。

    今年5月8日,成都京东方第六代LTPS(低温多晶硅)/AMOLED生产线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目标产品为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项目建设期两年,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投产。

    《《《

    国际枢纽

    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国际蓉”内畅外通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上,四川机场集团总经理潘刚军带来了成都新机场的规划蓝图。

    潘刚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如果一切顺畅,成都新机场年底开工,2019年建好。新机场定位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2020年新机场建成投用时旅客吞吐量将达2500万~3000万人次,货邮35万吨,2025年将达4000万人次,货邮70万吨,这为未来航空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1月,成都新机场作为四川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至此,成都在为中西部直飞欧洲搭建起“空中通道”的同时,也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曾表示,发展临空经济必须以机场为基础,机场规划与临空经济、航空大都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随着成都新机场建设,成都即将从第二方阵迈入与北上广并肩的中国航空城第一方阵。

    而在此之前,连接成都和欧洲铁路运输通道——蓉欧快铁已然开通。“蓉欧快铁的开通,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成都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对记者表示,这条于2013年4月开通的跨国运输通道,从成都出发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站,线路全长9826公里,运行时间为14天。通过蓉欧快铁与航运、水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联运,成都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上的支撑作用。

    随着新机场的建设、蓉欧快铁开通和国家开放口岸获批,成都正以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站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上,成都是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战略纽带。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获得的材料显示,四川与西部沿边省份在产业结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网络的布局上,具有明显互补性和联合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推进长江经济支撑带与南北丝绸之路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依托。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发挥成都战略支点作用,把四川培育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在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看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成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从地理位置而言,两大战略带正好在这个区域交叉。而且成都作为中西部副省级城市中第一,其龙头位置不可动摇。”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告诉记者。

    《《《

    创业之城

    成都“态度”:助力“蓉漂”创业圆梦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成都正在成为一座吸引海内外“创客们”前来圆梦的“创业之城”。

    近日,成都市正式出台《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创业天府”计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一套完善的全域创业支撑体系,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未来十年将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让本土草根成为‘菁英’,让外来‘蓉漂’成为主人。”是成都的目标。在5月9日举行的一场创业项目路演活动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成都实施的创业天府计划已经撬动了近25亿元的企业和社会投资。

    有着“创业教父”之称的创业家董事长牛文文多次为成都的创业实力“点赞”。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选三个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创业跟美国是没有时差的。”

    创业已是城市“态度”

    “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口’,成都动得早,而且动得准。在成都,创业,已是城市的态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毫不吝惜对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赞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创业天府”计划分“两步走”,到2020年将形成一套包括“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创业孵化体系;科技企业达到10万家;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200只以上,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等。

    目前,成都已有700个左右的互联网创业团队,跻身全国三甲;另一方面,成都市对互联网创业持续支持,在天府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等互联网企业集聚地,创业企业可以享受场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优惠。“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初始期最重要的就是低成本的办公场地和广阔的融资渠道。”实习僧网的创业者陈俊宇对记者表示,在场地支持方面,成都十分给力。陈俊宇团队的办公地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软件园创业场,不仅对初创团队免3年租金,还提供一系列的资金扶持体系,每年为在创业场孵化的团队引导投资逾2000万美元。

    自2007年成立以来,创业场目前面积已达3万余平方米,在孵企业近150家,已成功孵化创业团队400余个,其中不乏尼比鲁、品果科技、鲁大师等20多家互联网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创业生态利好“蓉漂”

    成都要形成一个怎样的创业生态?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即使我们的创业者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个城市,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寻找创业机会。

    说起“蓉漂”的概念,十分咖啡创始人马林感同身受。“我不是四川人,我来成都念大学,毕业后去广州工作了几年,然后又回到成都创业,我就是不折不扣的蓉漂!”

    马林对记者表示,到成都创业是因为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创业氛围浓厚、宜居宜商。马林还想通过十分咖啡的创客推广机制,让北上广的优秀人才认识成都、了解成都、感受到成都给力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因而加入“蓉漂”的行列。

    在马林看来,未来的“蓉漂”一定越来越多。

    让包括马林在内的创客空间运营者感到兴奋的是,成都市政府在首场菁蓉汇上明确提出“要支持创业者,还要支持那些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机构们”。

    “有了政府的支持,像我们这样的创客空间自然会非常活跃,我们去联系投资者、创业导师、优秀的创业者,把他们频频带到成都来和成都的创业者们碰面、路演,成都的创业融资机会自然就会多起来。”马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

    魅力天府

    成都“雄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每经记者 江然 发自成都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禀赋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都市风情闲恬舒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川菜美食回味无穷,成都亦被誉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2015年,成都市提出《关于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方案》,正式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

    坐拥丰富自然、人文资源,这座城市亦不负众望。无论是建新区还是改旧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生态都被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天府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白纸画图,从无到有,天府新区将被打造为第二个“产业成都”。与其他新区不同的是,天府新区选择的建设路径是基建与生态齐行。

    城建拒绝“摊大饼”

    无论是早期选址,还是制定总规划,天府新区都拒绝了“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思路。按照产城融合、组团布局、宜业宜居的空间布局要求,新区被划分为35个产城单元。把这些产城单元“区隔”开来的,正是大面积的绿隔区。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绿隔区在总面积中的占比高达70%。“从国家层面来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已经被提到很高的位置,无形中造就了天府新区的发展优势。”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经发局副局长华敏说。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汪晓岗同样认为,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高新的产业是天府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

    利用丘陵地内大面积的湖泊、湿地、中央公园,隔离出多个产城单元,以组团化的方式控制城市发展不往“摊大饼”的方向发展,同时营造出“入则城市、出则田园、望山见水、职住一体”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反过来又将作用于本地产业升级转型。这是天府新区建设在生态领域所下的巧劲。

    2012年,成都启动了环城生态区的规划建设,决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极大地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的生态环境。此后,成都在市中心区域提出“六湖八湿地”生态建设规划。

    实施计划两步走

    除了生态,成都的旅游资源也可谓得天独厚。不仅坐拥名扬天下的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还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西岭雪山等多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已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成都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86亿人次,同比增长20.01%。

    在“互联网+”的热潮以及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棋局中,成都市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优厚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各路资本光临。今年4月3日,中国首富王健林在成都“豪掷”千亿投资,其中,落户于都江堰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占“半壁江山”,预计投资550亿元。

    根据《关于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方案》,当前,成都计划分两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实现城市旅游的产品、购物、服务和营销等全面执行国际惯例和标准体系,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产业链。第二步是实现从国际区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转变,以亚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产品和跨区域合作平台为建设目标。

    更多内容详见每日经济新闻网站:www.nbd.com.cn;

    微信号nbdnews;

    微博@每日经济新闻

    会务咨询电话:028-86516389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高度”:中国经济“第四极”

    下一篇

    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国际蓉”内畅外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