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者遭遇两大雷区:假标和自融

    2015-03-16 00:5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一些所谓“P2P平台”的关门、跑路时常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在这批关门、跑路平台的背后,站着一群被称为“韭菜党”的人,他们懊恼、怨恨,却也无奈……

    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的今天,面对这种“P2P平台”频曝跑路的现象,业内人士多数将问题的症结指向平台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与此同时,亦有业内人士指出,缺乏外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第三方保障等也是导致投资者频受损失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跑路平台的背后,总有一些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他们被业内称为“韭菜党”。

    从南瓜P2P到优易网,每次问题平台的曝光,都伴随着无数投资者的懊恼和怨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假标和自融似乎仍是投资者频繁“触雷”的关键区域。然而,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的今天,“抱团自救”和求助媒体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维权方式。

    一般而言,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的行业终究难言成熟。近些年正蓬勃发展的P2P行业亦是如此。

    近日,不少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资者之所以容易“踩雷”,原因就在于这些平台极少进行信息披露,或者披露不充分。

    钱袋子如何被掏空

    对于投资者而言,假标和自融已经成为两大雷区。以下就是“P2P平台”因为假标导致投资者蒙受损失的两个案例。

    近日,投资者小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其去年先后将10万元的资金投资于“南瓜P2P”。记者注意到,彼时该平台收益率在18%以上的项目比比皆是,这相对当时15%的行业平均收益水平颇具吸引力。在尝到一些甜头之后,小张逐渐将投资规模从开始的1万元增至10万元。

    谁曾想,该平台于去年四季度出现提现困难,小张的投资也随之全部泡汤。经检察院调查,南瓜P2P成立不足一年,就通过虚构融资项目、编造借款人身份等方式,融入资金达7000余万元。

    此外,优易网则是早期“跑路”P2P平台的典型案例。据悉,2012年12月21日,优易网突然宣布“停止运转”,平台的三位负责人也于当日“失联”。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曾在优易网投资大约50万元,现已血本无归。“优易网案”的受害人代理律师周拥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优易网涉嫌集资诈骗的证据充足,比如注册资本金,原来是50万后来新增1000万元,但这个过程中资金并没有实际到位。”

    周拥还表示,优易网被告人存在把吸收的资金转到个人账户,用于炒期货的行为。还把电脑中的硬盘拿走,符合司法解释关于集资诈骗的认定。

    信息披露成关键

    以上两个案例均是通过假标导致投资者损失的,那么,有无有效措施去辨别假标呢?“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假标平台之所以能够不断使得投资人遭受损失,原因就在于这些P2P平台极少进行信息披露或者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记者注意到,很多P2P平台所披露的借款人是匿名的,项目信息也是隐去的。

    生菜金融副总经理郑海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P2P平台在保护投资人权益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披露。在信息披露不完全、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下,要求消费者不受误导做出理性的判断、对最终结果“风险自负”显得勉强,这也导致一些人利用行业的不透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何才能避免假标等问题的出现呢?对此,郑海阳认为,第一仍是信息披露;第二就是建立有层次的风险救济机制,如引入保险、风险准备金等;第三则是要与投资人进行互动与沟通,提高投资人的风险意识。

    中信腾牛网总经理黄海旻认为,应保证资金流向的透明。投资人有权知道他把钱借给了谁、用在什么项目上、借款人的信誉如何、是否有还贷能力。信息披露越清晰、越透明对投资人的保护就越强。

    除信息披露外,业内多位人士认为“兜底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第壹投CEO唐震就表示,仅从平台运营自身而言,应丰富和完善各类第三方保障机制。而黄海旻也认为,平台要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现状,提供给用户合理的本息保障机制。可以通过合作机构或风险备用金等方式保障投资者收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洪涛股份2.35亿控股跨考教育

    下一篇

    互联网金融喧嚣背后:一边吹大泡沫,一边自挤泡沫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