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杰
每经记者 王杰 发自北京
年前,上海一家专门发展合作建房机构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住建部有意推出市场化的保障房方向。
据《北京日报》报道,目前,北京市多个合作型保障房项目已经测算出费用,其中石景山南宫项目的单价,预测为每平方米5000元,而丰台高立庄项目的单价预测不超过6000元。按照目前公布的面积推算,一套房最多掏30多万元,被保障家庭就能实现京城安居梦想。
知名房地产专家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测的定价不高,因为上述合作型保障房区域的商品房价格为20000~30000元/平米,“这类住房数量不会很多,对市场影响不大。”
土地出让金为零
其实,合作型保障房最让人关注的是土地出让金首次为“零”。
《法制晚报》的报道称,居民家庭仅需承担房屋建设费用,其中包括开发企业3%的代建利润。目前测算出的价格为每平方米5000到6000元。具体定价还在研究中,会考虑不同项目的区位因素。
根据北京市人大正在审议的《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合作型保障房”由符合保障条件的居民家庭和政府合作建设,家庭承担房屋建设费用,政府提供建设用地。也就是说,土地为协议出让,常被人诟病“面粉贵过面包”的土地价格将由政府全部“免单”。
居民是否可以自己组织建设?据悉,北京市目前试点的4个项目,有政府组织建设的,也有开发商组织建设的,但尚无居民自筹资金。
“具体的模式还应该是市场化、专业化力量的介入,效率会更高,品质更有保证。”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型保障房的“合作”体现在政府出地、百姓出钱,但建设方面的操作还应该是专业的,由政府的专业保障房企业或者委托开发企业来建设。开发企业仅获得和经济适用房一样的代建利润,仅为3%。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类房屋在推广方面,每年还是有一定量的控制,不会大规模铺开,因为这会损失政府在土地出让上的收入。这和经适房、“两限”房、公租房等带有保障性质的房屋一样,每年会拿出一定的比例,面积应该相对稳定。
产权归谁?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这么低廉,产权归谁?
据了解,这种房源未来的居住者,将拿不到和普通类型房源一样的“产权证”,而是只拥有长期使用权。据分析,合作型保障房项目由政府指定机构持有,并与家庭签订长期使用协议。合作型保障房只能用于家庭自住,不得转让、赠与、抵押、出租、出借、擅自调换或者改变房屋居住用途。政府相关部门及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将开展入户检查等日常监督。
合作建房模式由来已久,但由于“信任”的问题,仍难复制。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这貌似一种共有产权房。产权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法转移,由政府和购房者共有使用权。
据报道,合作型保障房实行封闭管理,家庭退出或者取得其他住房的,房屋由政府依法收回,回收价格根据保障家庭原支付的长期使用费,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
合作型保障房签约人死亡,其他家庭成员仍符合保障条件的,可以继续居住合作型保障房;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合作型保障房由政府依法收回,继承人继承房屋回收价款。
北京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型保障房分配时,根据家庭收入会有个排序,收入更少的经适房家庭会优先分配。
建设规模有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合作型保障房将是北京市未来保障房的主要形式。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供应数量能有多大,哪些人群能够覆盖。如果覆盖人群少,对市场没有什么影响。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这类房屋,居住者不享受产权,是封闭循环的使用模式。这类房屋保障的是低收入人群,如果试点效果好的话,有可能会在一线城市推广,因为这些城市需要保障的人群基数相对更大。二三线城市的房产本身就存在过剩的状况,住房保障状况可细致梳理后,可能得到解决。能买这类房屋的人,对个人资产和家庭收入的要求,应该相类于经济适用房,购房限制也相对严格,是保障中低人群的“纯粹的保障房”。
陈晟认为,老百姓希望的还是拥有产权的房屋,这就决定了这类房屋量体不会太大。但这解决了一些仅需要居住的人群的住房问题。针对这类需求,采取政府监管、指定、约定购房者的代建模式,更多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模式。但是,“目前明确由政府参与主导、切入,应该会得到这类小众人群的信任。”陈晟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