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俞子荣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和受援国需要,商务部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重点受援国的援助力度。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北新路桥、盐田港等相关概念股疯涨。
12月8日,在商务部举办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解读媒体吹风会上,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俞子荣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和受援国需要,商务部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重点受援国的援助力度。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
目前,中国已经在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周边一些重点国家支持实施一批公路、铁路、港口以及航空运输等项目,同时支持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周边开始“本土化”模式试点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介绍,64年来,我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建设了2700多个成套工程项目,派遣了60多万援助人员,为受援国培训了近1200万各类人才和专业人员,也有700多名中国的援外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商务部从2014年3月启动了全面深化援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11月15日,商务部以部令形式发布《对外援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中国在对外援助管理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的部门规章,也是援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张向晨表示,《办法》是一个改革文件,首先体现了政府转变职能。“和传统做法相比较,过去援外管理具体事项比较多,管理得比较细。根据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根据援外工作的特点,将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宏观政策研究、法规制度建设、项目立项和评估这些工作上来,特别是要强化援外国别政策管理和中长期规划。”
援外项目实施管理模式也有创新。传统上,援外项目都是由中方实施的,随着情况的变化,有些受援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实施一些项目。“现在正在逐步推广和受援方合作,由受援方来实施一些项目,也就是‘本土化’的模式。”张向晨说。
俞子荣也表示,对于具备能力的受援方,中方开始试行将援助项目在落实外部监管的基础之上,把项目的组织实施责任转交给受援国政府,发挥受援方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目前已经在周边一些国家开始试行,效果很好。
将扩大“一带一路”援助规模
“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毫无疑问会进一步提高。”张向晨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周边受援国呼应中方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援助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都会认真进行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际能力和对方的需求来扩大援助规模”。
从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方面,俞子荣说,商务部将充分发挥援外在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和周边战略的先导作用,根据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和受援国需要,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重点受援国的援助力度。“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过去投入的援外资金中,援助非洲和“一带一路”以及周边国家的投入基本各占一半。
商务部将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这里的‘互联互通’是广义的,既包括公路、铁路、港口这些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包括能源、运输线路、电信、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此外,商务部还将在沿线和周边国家重点推进民生项目和人力开发合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