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家成立及之后的26家基金公司(即“70后”基金公司)作为基金市场特殊的一个群体,之前的生存模式仅仅是在专户和子公司身上想办法,面对A股市场的活跃,这批2012年之后才诞生的年轻基金公司的公募事业是否出现了有效改观呢?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A股市场的蓬勃向上,为“沉睡已久”的权益类基金注入了活力,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迎来爆发期。
其中,第70家成立及之后的26家基金公司(即“70后”基金公司)作为基金市场特殊的一个群体,之前的生存模式仅仅是在专户和子公司身上想办法,面对A股市场的活跃,这批2012年之后才诞生的年轻基金公司的公募事业是否出现了有效改观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深入调查,试图从新产品发行和投研团队两个最重要的角度,解读这些不满三岁的新基金公司最为真实的生存现状。
3个月不到,权益类基金首发400亿元。这一数字充分显示了基金发行市场的回暖,而首发市场的回暖,显然给备受煎熬的“70后”次新基金公司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扩容”好时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2012年2月以来成立的26家基金公司的最新情况获悉,这些“70后”次新基金公司分化相当明显,既有前海开源基金的权益类基金7连发,也有嘉合基金的“风平浪静”。
新基金发行出现井喷/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有334只基金募集完毕,总首发份额将近3170.43亿份,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首发规模为1346.99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为509.74亿份,货币型基金首发规模也达到了1093.68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以来,随着股市的不断上行,无论是权益类基金、债券类基金还是货币型基金,规模都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权益类型基金在10月份的发行数量为24只,是前11个月中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月份,单只产品平均发行份额14亿份,也高于其他月份。
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发行了63只债券型基金,单月总发行规模从6月份的12.6亿份增至10月份的105.2亿份;货币型基金今年发行了80只,成为发行最为火热的基金品种,其中10月份的首发规模最大,合计为295亿份。此外,截至目前,今年已发行了5只QDII,首募总额为34.85亿份,发行情况可谓不温不火。
总体来看,今年有不少的“新基金专业户”,例如广发基金发行了13只基金,嘉实基金发行了14只基金,鹏华基金发行了13只基金,富国基金发行了12只基金产品,工银瑞信发行了11只。
从基金类型上来看,这些基金公司更加偏爱权益类基金。例如,鹏华基金今年新发行的13只基金中,除了1只是货币型基金,其余12只均为权益类基金;景顺长城今年新发行的10只基金中,8只为权益类基金;国泰今年发行的7只基金,均为权益类基金;宝盈基金发行了4只基金,也均为权益类产品;华宝兴业发行了3只,均为股票型基金。
部分“70后”基金公司热情升温/
基金首发热情的不断升温,显然给次新基金公司们提供了难得的扩容良机,而抓住了这波行情的新基金公司也为数不少。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增至96家。在申请基金子公司牌照受限之后,这些“70后”的次新基金公司生存压力很大,不少基金公司成立以来甚至一直没有新的基金产品问世。不过,在这些次新公司中,仍然有不少基金公司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
例如,成立于2013年初的“70后”前海开源,成立以来共发行了7只基金产品,其中有6只在今年成立,5只是权益类基金,另一只是股性较强的可转债基金。除了在发行新产品上颇为积极,前海开源旗下基金的业绩也有不俗表现。其中,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自今年5月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达到42%,成为基金中的佼佼者,但另外几只基金表现平平。
和前海开源几乎是同时期成立的华润元大,今年发行了三只新基金,均为权益类产品,虽然业绩乏善可陈,但在“70后”基金公司当中,属于布局公募业务较为激进的公司。
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基金业的一个规律。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基金公司国寿安保,2013年10月成立之时5.88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使其成为公募基金业资本金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得益于股东中国人寿的强有力支持,国寿安保在募集首只基金国寿安保货币时,便一鸣惊人地募集了118亿份,成了业内艳羡的对象。因为大股东是中国人寿的缘故,国寿安保在产品上多是以低风险产品为主。截至目前,国寿安保旗下共有4只基金,除了一只指数型基金,另外三只均为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且首募规模均在10亿份以上。
对于大多数去年成立的基金公司而言,更为偏爱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例如,中信建投基金今年成立了3只基金,均为低风险产品,分别是中信建投稳信一年A、中信建投稳利保本和中信建投货币;中金基金发行了中金纯债A类和中加基金的中加纯债一年A;圆信永丰今年发行了两只基金,分别是圆心永丰双红利A合圆信永丰纯债A。此外,去年8月份成立的鑫元基金今年发行了6只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基金。
嘉合基金错失良机/
机会来了,准备充分的自然能够抓住,但“痛失”良机的基金公司也不在少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95家基金公司,其中第70家之后成立的26家基金公司中,截至今年10月末,有8家年内仅仅只发行了一只产品,而发行时间大多集中在9月之前,与前海开源、鑫元等基金公司相比,显然这些基金公司错失了最近抢发的良机。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中,国寿安保表现独树一帜,而2014年7月刚成立的九泰基金也已经上报了两只产品,其中天宝灵活配置混合型已获批,而比久泰提前成立的嘉合基金,在经历了人事变动之后,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发行一只产品,同时在新产品的申报中也未见身影。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这些2012年后成立的基金公司来说,虽然专户和子公司是其突破的有效方向,但是随着公募首发的回暖,也是展现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能否抓住这个契机,有效扩展规模,对基金公司的预判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毕竟资本市场难得一见的机会并不多见。
《《《
投研团队
六成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到1年 鑫元基金“一拖六”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基金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人才的匮乏或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根据同花顺数据测算,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95家基金公司,除了今年6月份之后成立的4家基金公司,其余基金公司均已经或多或少成立了旗下公募基金。
截至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约为3.6年,而2012年以来成立的26家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3年。
从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来看,第70家之后的26家基金公司中,旗下共有76只基金(ABC分开计算),由47位基金经理进行管理,有31位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在1年以内,从业年限最长的是圆信永丰纯债A/C的基金经理李友超,基金从业年限为6.3年,具有十二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
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正常的轨迹来看,基金经理大多先在券商或银行担任行业研究员或分析师,随后进入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然后再做基金经理助理,最后被提拔为基金经理。然而,随着基金公司的大扩容,无论大基金公司还是小基金公司都存在投研人手紧缺的情况,因此原本一个需要较长周期推进的过程被明显缩减,很多基金经理是直接就从研究员提拔而上,其中相当部分甚至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这也使得公募投研内部的分化相当明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这些次新基金公司来说,投研体系的“薄弱”更是需要被高度重视,毕竟资产管理能力才是资管行业竞争的根本。
国寿安保:背靠大树好乘凉
次新基金公司中,不得不提的背靠中国人寿的国寿安保基金,旗下第一只基金国寿安保货币首募规模达到118.7亿份,目前更是上升到了197亿份;随后推出的国寿安保场内实时申赎货币,首募规模也超60亿份;紧接着为完善产品线又推出了债券型基金和权益类基金。
国寿安保的基金经理多从中国人寿流入,直接晋升为基金经理。例如国寿安保货币基金经理黄力,2010年起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从事债券投资、研究、交易等工作,2013年加入国寿安保基金任货币基金基金经理;国寿安保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吴坚,历任中国建设银行云南分行副经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级研究员,现任国寿安保基金经理。
不过,从外部招聘来的基金经理多有任职经验要求。例如国寿安保尊享债基基金经理董瑞倩,15年债券从业经验,曾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户投资部基金经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定息收益部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国寿安保薪金宝货币和国保A的基金经理桑迎具备多年从业经验,2002年7月~2003年8月在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担任交易员,2004年11月~2008年1月于华夏银行总行资金部担任交易员,2008年2月~2013年12月于嘉实基金历任交易员、基金经理。
鑫元基金:基金经理“一拖六”
不过,不是所有新基金公司背后,都有强大的股东人力和资本支持。鑫元基金成立于2013年8月,由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与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自成立以来,鑫元基金已经发行了6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张明凯管理。这6只基金中,包括1只货币类基金和5只债券类基金。
从张明凯的过往从业经历来看,上述基金产品似乎是基金公司为其量身打造的。具有6年从业经验的张明凯2008年7月~2013年8月,任职于南京银行担任固定收益研究和信用债研究工作,精通信用债的行情与风险研判,是南京银行债券信用风险控制体系的创立者。2013年8月加入鑫元基金,担任投资研究部信用研究员,几个月后直接升至担任基金经理。
此外,鑫元基金刚刚发行结束的鑫元定期开放债券以及即将发行的鑫元合丰分级债券,基金经理均为张明凯。
鑫元基金的投研团队目前共有11人,均为固定收益类人员,包括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研究员、宏观策略师等,从他们的从业年限和经历来看,可以说是一只“年轻化”的团队。
前海开源:亮眼的“70后”
表现不错的次新基金公司中,前海开源颇为亮眼。这家去年初成立的基金截至目前已经成立了7只基金,与鑫元基金相反的是,前海开源更加注重在权益类基金领域的布局。
从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来看,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和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的基金经理丁骏有5年多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前海开源事件驱动基金经理唐文杰的任职年限为3年多。
其余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均在1年以下,均是加入前海开源之后,从研究员直接晋升至基金经理。公开资料显示,前海开源沪深300基金经理王霞,历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商业、贸易、旅游行业研究员、房地产行业首席研究员,现任前海开源基金执行董事、执行投资总监。共同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陈晓晨,历任工银瑞信基金股票交易员,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助理投资经理,加入前海开源不久,便升至公司投资副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单独执掌前海开源中国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徐立平,历任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从业绩来看,前海开源旗下的几只股票算是可圈可点。其中,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成立以来收益率已达42%,前海可转债今年以来的收益为23.9%,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8.6%,前海开源沪深300指数从6月份以来的收益率为17.1%,但表现不及上证指数。
《《《
记者观察:基金经理如何“念经”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窘境越发突出。截至11月初,共有175位基金经理离职,而2012年、2013年全年的基金经理离职数分别为111位和136位,涉及的公司数占当时基金公司总数约60%。今年较去年高10个百分点,意味着基金业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
同时,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包括增聘、调整)共发生了1069起 (基金A、B、C分开算),差不多每天都有3~4起变更,也意味着逼近三成的基金“掌门人”发生位移。2010年~2013年全年分别为424起、465起、579起和888起。
基金经理大幅变动背后,是老生常谈的股权激励问题、公募行业制度僵化、证监会力查老鼠仓、创业、股市好转导致基金经理大量奔私等原因。
随着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推进,金融企业的人才竞争已经跨越所属子行业,基金经理的跳槽方向除公募基金公司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私募、券商、保险资管等,尤其是一些资深基金经理,纷纷选择“下海”创业。
老的基金经理离去,大量的年轻血液流入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有着年轻化的趋势。业内人士解释,一方面,许多基金公司的成立时间并不长,而随着中国基金业的爆发性增长,基金业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更是少之又少。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最近15年内,基金行业共有710位基金经理离开,同时有1535人进入这一行业任职基金经理。同花顺统计显示,从基金经理绝对数量来看,2012年、2013年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815位和935位,年增长率分别为18%、15%。
与此同时,随着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数量的增加,对基金经理的需求也相应加大,基金经理岗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基金经理人数的增加速度明显低于产品增加速度,“一拖多”现象越来越盛行。数据显示,2011年基金经理人均管理1.3个产品,2012年人均管理1.4个产品,2013年人均管理1.7个产品,2014年以来人均管理达到了1.8个产品。
显然,整个基金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当前“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基金公司来说,更是发展的瓶颈所在,如何破局,如何突围,这些年轻的基金公司仍然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