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攀西试验区争拓政策空间 资源税改革艰难探路

    2014-11-25 01:04

    对于攀西试验区来说,最具诱惑的税收优惠就是资源税,而国家层面亦在推动资源税改革。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雅安、攀枝花、凉山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雅安、攀枝花、凉山

    作为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西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备受关注。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和资源产业转型背景下,攀西试验区战略资源钒钛、稀土、碲铋等产业发展对国内资源地转型颇具参考意义。

    11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时数日,走访攀西试验区范围内三市州及攀钢集团、江铜稀土等核心企业,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行业整合及资源转化等多方面,试图还原攀西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困境,探讨试验区产业突围经验及未来发展路径。

    作为攀西地区某产业园区基层官员,老余(化名)难掩对成都平原深厚发展底蕴的羡慕。两个月后老余就将去职,现在的他仍在感叹,国家将先行先试的机会给了攀西试验区,可要将大山里的世界级宝藏产业化谈何容易。

    对于跳出“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传统资源开发怪圈,攀西地区和老余一样的本地官员都有着浓厚的希冀。而按惯例,伴随开发区、新区等政策特区的设立,一般会获得一整套国家政策支持,但攀西试验区得到的只是四个字——先行先试。

    去年3月,攀西试验区宣布成立,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创新开发类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走一条没有先例可循的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攀西多个产业园区采访发现,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仍尴尬悬空,甚至还在产业政策等方面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限制。

    从当地政府到专家学者,已有多方呼吁以资源税改革探路,并建立高层推动机制,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从而减轻攀西的创新改革成本。而记者了解到,在攀西试验区目前力推的资源税从价计征及直购电试点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利益博弈。

    试验区政策红利尴尬悬空/

    当被问及攀西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的政策红利,老余表示,国家和四川省都出了文件,但自己所在的产业园还没有获得具体的优惠政策。

    按照四川省编制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范围涉及攀枝花、凉山州、雅安市3个市(州)13个县(市、区),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

    “为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科学利用和产业发展探索有益经验。”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攀西试验区要加强试验区政策保障能力建设,突出示范作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政策试点、先行先试,力争在财政、供地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突破,

    最近刚刚从攀西调研归来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盛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攀西试验区作为国家确立的政策性区域,土地、税收、资金等政策空间很大,但需要当地从各种渠道主动争取,先行先试,自己探索。

    今年11月中旬,记者在攀西试验区多个产业园区向当地官员问及政策红利时,得到的回答大多和老余类似。相比一年多前的感受到的兴奋、利好和机遇,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先行先试”如何为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动力。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攀枝花米易县县委书记王飚在攀西试验区成立一年时亦对媒体坦言,试验区的政策不明朗,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出来,红线又太多,因此对试验区的期望值和现实落差也越来越大。

    钢铁背景“拖累”钒钛翻身/

    事实上,不仅是政策的不明朗,目前国家的产业调控也让攀西的创新开发显得颇为尴尬。钒钛是攀西试验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但现行产业政策制约着攀西战略资源尤其是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目前将钒钛资源开发归为钢铁类项目,而钢铁行业属于限制性产业,钒钛资源开发及其配套产业也相应受限。

    作为钒钛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攀枝花市试图争取国家将钒钛产业从冶金化工类产业中剥离出来,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单独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的大项目,予以引导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对钒钛开发的政策限制还包括《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在铬、镍、钴等伴生金属资源实现规模化回收之前,红格矿南矿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性保护。而红格矿南矿区是攀枝花市目前唯一可以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矿区,攀枝花亦试图推进对红格矿南矿区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的适度配置。

    协调国家层面产业目录调整显然并非易事,好在钒钛产业于今年8月迎来财税方面利好。8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入目录的产业可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扶持政策。高品质钛原料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等试验区建设涉及的6类项目被纳入。

    资源税改革艰难探路/

    在财税政策的探索路上,攀枝花显然希望走得更远,甚至成为资源地财税金融改革的试点。而攀枝花对此给出的理由也似乎底气十足,其自身的财力不足以支付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所需的巨大成本。

    来自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建议,将攀枝花市作为全国和四川省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的试点地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基金的收费管理。此外,调研报告的建议还涉及资源税、增值税、出口退税等诸多税收优惠。

    事实上,对于攀西试验区来说,最具诱惑的税收优惠就是资源税,而国家层面亦在推动资源税改革。在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及稀土企业,多家企业内部人士都向记者表达了对资源税从价计征的期待。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一位内部人士直言,虽然受到经济形势影响矿业公司去年严重亏损,但该公司仅税收就缴纳了近10亿元。因为不管矿石的品味和价格如何,销售盈利还是亏损,都是按吨征税。

    对此,一份来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支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报告》也提出建议,在攀西试验区率先进行稀土、碲铋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从价计征改革,降低钒钛磁铁矿的低品位矿和表外矿资源税额和成本,鼓励对低品位矿和表外矿的开发利用。

    尽管如此,攀西的资源税改革并不顺利。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会文在就资源税改革回应《每日经济新闻》时表示,“资源税改革总的思路是国家在推进,但是对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受益程度和跨度还不太一样,所以某种意义上还不行,但我们总是在往前推。”

    “而对于拥有好资源的企业来说当然希望改革的力度下降,这些都是分歧所在。”攀钢集团副总经理周一平说。

    此外,用电成本过高也是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钒钛产业是典型的高载能产业,电价是决定钒钛综合利用成本的主要因素。于会文表示,攀枝花正推动直购电试点及自建电站,但他坦言建电站难度很大。

    机制创新撬动政策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要在直购电、资源税及产业政策上赢得空间,攀西试验区需要更高层次的机制创新。

    2013年7月4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次部省联席会议在京举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共同参与的部省联席会议机制开始运行,从国家层面研究解决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在首次部省联席会议后,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开始进京调研,在与国家部委相关司局沟通后,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推出了上述调研报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攀枝花希望争取国家和四川省借鉴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的模式和绵阳科技城的经验,组建高规格的领导班子,构建强有力的高层推动机制。而为弥补试验区建设缺乏国家政策驱动的不足,调研报告课题组建议,推动建立国家战略层面的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区域内的市州联合起来,自下而上向国家争取区域发展政策。

    “应该将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做成示范性的样本,具备推广全国的意义。”盛毅认为,资源的深度利用开发,简单的优惠政策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机制体制的系统性创新。

    在攀西试验区众多产业园区之一任职多年后,老余即将被调往一家国企任职,尽管园区的未来和他的关系已经不大,但老余仍向记者强调自己的思考——毕竟攀枝花、凉山和雅安是三个地市,没有创新的机制体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区域篇

    攀西产业转型受制物流 借力8000亿投资通联长江经济带

    每经实习记者 黄宗彦 发自雅安、攀枝花、凉山

    在当前传统钢铁业寒冬期,面临转型却又受地域制约的攀西地区企业步履维艰。“现在包钢、武钢运到成都、重庆的物流价格比攀西地区运过去还低。”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9月,国务院出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政策文件,随后四川省也公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对攀西试验区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颇为关注,而金沙江支流航道建设更是首次得到国家层面重视。

    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会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金沙江支流航道建设的难点,在于翻坝和生态保护。尽管如此,于会文表示通过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有信心将攀枝花地区企业物流成本降低。

    物流成本重压攀西企业

    攀西区域之间的交通较不畅通,基础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四川省大量水运货物需通过陆运到重庆港下水,再运送至沿海地区。

    记者通过查询交通部官方网站获悉,以30吨/集装箱钢材为例,从攀枝花运往上海的铁路价格为10507元;从包头运往上海的价格大概是8600元左右,相差1907元左右。

    攀钢集团钢钒公司副总经理赵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攀钢的产品输送地比较远,南跨昆明,北经成都。每吨钢需要多付运费150元左右。在当前钢铁行业“寒冬期”下,如此高额的物流成本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不少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使用水运,在选择钢铁厂厂址时尽量选择沿海地区。地理因素决定了攀西试验区无法复制这条路径,目前铁路运输依旧是主要途经。

    此外,较高的物流成本也为招商引资带来困难。石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羊本军表示,由于攀西地区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因此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来攀西投资建厂。这对攀西实验区今后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对接长江经济带迎契机

    攀西地区的交通瓶颈引起了国家和四川省政府的关注。9月25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0月27日,四川省政府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了相应的《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工作方案》)。其中建设攀西地区的金沙江支流航道被提上议程。

    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实施意见》表明,计划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开展昭通至攀枝花至丽江、重庆至昆明、汉中至巴中至重庆等铁路项目的建设。重点包含7个(类)项目,总投资2150亿元。在公路项目上,则重点推进雅安至康定、国道4216线攀枝花至丽江段,国道7611线昭通至西昌 (四川境)、国道4216线屏山新市至金阳至攀枝花段等途经攀西地区的高速公路。重点实施9个(类)项目,总投资4461亿元。此外,从航道建设来看,目前金沙江流域的航道整治投资规模同样数额巨大。整个四川省将有49个项目对接长江经济带,近8000亿元的总投资将带动攀西地区有效联通长江经济带。

    11月13日,于会文在一次会议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了当前金沙江航道建设的进展。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4个水电站将相继建成,并且向家坝水电站的回水已经达到二滩电站。“从攀枝花到宜宾有800公里水路,已经具备3级通航条件。”

    这意味着一旦通航,攀枝花至宜宾港口能早日争取与公路、铁路进行合理对接,形成综合辐射式交通网。

    金沙江通航有望破题

    对于金沙江通航的问题,于会文认为,目前制约航道等级提升的因素主要是翻坝和生态保护。翻坝会增加物流负担,这与节约成本的初衷相悖。

    此外,生态保护也是绕不开的话题。疏通航道打碎礁石的同时会给长江鱼类的生存繁衍带来灾难。

    不过,对于金沙江的通航问题,不少业内人士持积极的态度。

    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认为,必须为长江画上一道延长线,即以宜宾为起点,通过航道整治,使宜宾到攀枝花之间长达800多公里的水路具备通航能力,激活攀西和六盘水地区丰富的战略资源。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盛毅告诉记者,现出台的各项关于金沙江航道整治的政策将会缓解攀西地区的物流压力。

    此外,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金沙江航道的部分有望破题。他说,《指导意见》里已提到“研究论证”,未来的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会考虑通航。

    《《《

    产业篇

    钒钛产业遇发展瓶颈 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攀枝花、成都

    “好吃的肉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剩下难啃的骨头。”攀钢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慨,在资源禀赋、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等方面,攀西的钒钛开发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面临诸多瓶颈。

    《每日经济新闻》从攀枝花市及攀钢集团获悉,目前钒钛产业主要面临钛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不高,钒钛产业下游高端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亟待拓展,以及铁钒钛同时利用等发展困境。

    事实上,攀西钒钛磁铁矿仍然是难以驾驭的矿产资源,要实现综合利用,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路线,还要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攀西研究院则认为,现阶段的投入主要靠企业,攀钢集团亏损严重,已无法快速推进创新。

    钒钛产业需啃“硬骨头”/

    以攀枝花为代表的攀西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钒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的钒、钛、镓、钪、钴、铬等稀贵金属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核工业等领域。

    目前,攀枝花境内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达67亿吨,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全世界的11%、35%,居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位。

    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是世界难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攀西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被外国专家判定为“呆矿”,没有经济利用价值。而经过科技攻关,攀钢最终还是突破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关键技术。

    而攀钢集团享受 “普通高炉冶炼高型钒钛磁铁矿”的技术红利长达40多年。不过,随着钢铁产能过剩现象的出现,钢铁进入限制性产业目录,技术红利几乎丧失殆尽。

    在新一轮的开发期,由于钙镁含量高,为高炉冶炼和钛的后续利用带来极大的技术难度。来自攀钢研究院的研究认为,目前钒钛开发呈现两大两长的明显特征:“技术难度大,资源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工艺流程长”。

    针对上述问题,攀钢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很多高校等科研机构,专家院士都在啃这块“硬骨头”,但是短期内难度还很大。原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瓶颈难以跨越。

    对于“难啃的硬骨头”的说法,攀钢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助理周玉昌颇为赞同,他表示,不仅是技术上,从钒钛的市场来看,攀西面对的依然是“硬骨头”。原来市场相对封闭,现在是全球化市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在参与竞争。周玉昌说,“原来定价高点也没关系,因为只有我们有资源,但现在就不行了。”

    钒钛高端市场待突破/

    尽管如此,攀西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仍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攀枝花市生产的重轨、钢筋、家电用钢、汽车大梁板等众多钢铁产品的质量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在含钒钢材方面进展颇为顺利,但在钒钛产业上攀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来自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大量民营企业进入钒钛领域推动产业发展,但也造成了钒钛企业分散、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除了企业的问题,攀枝花钒钛产业目前还以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难以进入高端市场。钒在中间合金、化工催化剂、光学功能材料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比较缺乏,钛材、钛合金等钛金属深加工产业缺乏,钛功能材料等产业还是空白。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延伸钒钛产业链成为钒钛产业发展当务之急。攀枝花今年初发布的《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力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延伸钒钛产业链条。钛产业重点发展氯化法钛白、高档专用钛白、钛白精细化工等终端产品,加快发展钛材、钛合金、钛粉等,积极开发航空航天、船舶、医用、民用等系列钛及钛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制品。

    按照攀枝花市的规划,力争到2017年末,钒钛产业形成500亿元以上产能,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种类最多的钒钛工业基地;钒钛钢铁机械制造产业,形成400亿元以上产能,建成独具特色的钒钛铸锻件生产加工基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0%、20%以上,钒钛磁铁矿尾矿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攀钢巨亏寄望钒钛翻身/

    虽然攀西已经成为生产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全流程钛工业基地,但要延伸产业链进军高端市场,核心技术仍然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上述调研报告显示,攀枝花开发利用钒钛磁铁矿的水平虽在国内领先,但目前仍只回收利用了70%的铁、47%的钒、19%的钛,铬、镍、镓、钪等尚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亟待攻克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综合回收铁钒钛铬、钒钛磁铁矿高效清洁选矿、钛精矿生产人造金红石、硫酸法钛白清洁生产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在核心技术突破上,历史积累最为丰富的攀钢集团显然是主力。然而受行业低迷影响,攀钢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2013年攀钢集团亏损53.8亿元,年底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在此背景下,攀钢集团提出“钢铁走不通了,只能靠钒钛”,而氯化法钛白就是其重点攻关的项目之一,但面对国际巨头杜邦的强势排挤,项目前途仍不明朗。

    据攀钢研究院介绍,该院正在进行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进而实现从低品位钛资源到高端钛产业的技术跨越,这项技术突破也被寄予了攀钢“翻身”的期望。

    攀钢研究院提供的材料显示,国家级战略资源开发,紧靠单一的企业行为难以完成。攀钢希望争取国家将攀西资源综合利用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

    在攀西试验区的政策规划中,攀枝花则希望推进强强联合,在矿业、机械制造、钛白粉等行业领域组建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动各级国有资本投资向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转移。积极推进 “水—电—冶”和“煤—电—冶”联营,重点支持攀钢集团、钢城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重组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

    《《《

    企业篇

    攀西稀土面临整合 江铜“引援”对垒中铝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凉山、成都

    尽管稀土产业仍处寒冬,但企业的整合热情却不曾消减。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稀土自产业化之初就备受资本青睐。江铜稀土早在多年前四川整治稀土产业之初就开始深耕四川,而在国家稀土整合大势下,中铝也于今年初进入四川稀土市场,两家企业一系列动作亦被解读为整合拉锯对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铜稀土内部人士及四川省经信委负责人处确认,江铜稀土将与拥有稀土整合资质的赣州稀土集团联合。

    对于中铝和江铜稀土的角逐,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表示,最终还是要整合成一家,大家拿出自己的优势来组合,而不欢迎只整合上游矿产资源的行为。而对于中铝近期的人事变动,一位凉山州官员则对记者表示,这让四川稀土整合增加了不确定性。

    江铜深耕稀土重镇

    在冕宁县的稀土高新产业园,江铜稀土是整个产业园的主导企业。记者从稀土产业园方面获悉,该公司稀土采选及稀土磁性材料项目,总投资45.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0亿元,达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2.7亿元。江铜稀土在冕宁豪掷巨资的背后,是其已经独享了我国最大的单一稀土矿的底气。

    四川凉山州是我国三大轻稀土原矿供应地之一,轻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现已探明稀土保有储量6579.26万吨。凉山州稀土资源集中分布于冕宁、德昌两县,构成了四川省西部南北长300公里的稀土矿带。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2.94平方公里的采矿权,保有储量157万吨,经地质补勘后达320万吨。

    江铜稀土于2008年8月在四川省冕宁县成立。其股权结构为江铜集团持股51%、代表四川国资的蜀裕矿业公司持股39%、冕宁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

    经过近6年的深耕,江铜稀土凭借其资源禀赋,成长为我国重要的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企业之一,已形成原矿年处理能力66万吨,且具备20000吨稀土精矿生产能力。

    据江铜稀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该公司正抓紧推进规划投入35亿元的矿山开发项目建设,同时不断推进下游产业建设,并通过整合,并购,参股等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

    中铝、江铜整合拉锯

    按照今年初工信部出台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指引》方案,全国计划形成六家稀土大集团。目前,已经明确收到工信部批复文件的包括包钢集团、中国铝业和厦门钨业三家,除上述三家公司外,赣州稀土、中国五矿和广晟有色的整合方案仍待批准。

    深耕四川的江铜稀土并未进入国家整合序列,而中铝则凭借政策优势强势进入四川。今年3月,中铝联合盛和资源等四川本土企业在凉山州德昌县成立中铝四川稀土有限公司。

    而江铜稀土也不甘示弱,几乎在同一时间与四川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凉山州国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联合成立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攀西),并提出打造千亿稀土产业集群。

    四川稀土整合出现中铝与江铜针锋相对的局面。江铜稀土似乎信心十足,根据金攀西的发展目标,这家公司将逐步提高稀土采选能力、扩大分离冶炼及深加工生产规模,力争近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中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远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

    尽管如此,今年11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冕宁稀土高新产业园相关人士处获悉,金攀西虽然已经组建,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实质的产业投资。

    江铜牵手赣州稀土助推整合

    面对中铝方面的步步紧逼,没有获得整合主体资质的江铜稀土似乎只有寻找“外援”。据今年8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江西拟以赣州稀土为主体,引进四川金攀西稀土,参与赣州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川赣稀土“联盟”引发了外界关注。

    赣州稀土集团设立于2013年,江西将其定位为组建中国南方大型稀土集团的主体平台,是国务院批复的六大稀土集团之一。而江铜稀土与赣州稀土同属江西国资。

    江铜稀土内部人士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江铜稀土是金攀西的控股单位。对于此前传出的金攀西稀土与赣州稀土合作的消息,该人士表示,“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方案已经报到工信部了。”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中铝公司整合四川稀土符合国家稀土整合战略,而江西铜业不在名单之内,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拉一家稀土大集团组建名单之内的企业,而同属江西国资的赣州稀土入围的可能性很大。

    《《《

    样本篇

    攀西资源优势转化样本:“国宝级”碲铋矿11年难产业化

    每经记者 岳琦 实习记者 黄宗彦发自雅安、成都

    在雅安市石棉县的深山中,埋藏着世界罕有的矿藏,却遭遇艰难的产业化困局。石棉县大水沟碲铋硫铁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报道的唯一“碲独立原生矿床”,被称为仅次于大熊猫的“第二国宝”,碲铋在军工、光伏、半导体等方面应用广泛且需求巨大。

    “我们现在是没办法用的,国内的技术达不到。”石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羊本军无奈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石棉虽然坐拥宝藏,但却始终未能实现产业化,更遑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与钒钛、稀土等资源不同,尽管多次得到国家层面的批示,但自2003年底启动保护性开发利用以来,石棉碲铋资源产业化开发至今未能实现。攀西试验区成立之后,碲铋开发被纳入重大科技攻关全球招标,技术突破开始提速。

    石棉县正在与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石棉建立碲铋产业研究院,四川省也给予了800万元资金支持。但羊本军直言,县级政府来搞产业研究院确实很困难,这种战略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更高层面的直接支持。

    攀西坐拥“第二国宝”矿藏

    事实上,石棉县能够纳入攀西试验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碲铋资源。据雅安市提供的材料显示,碲是一种稀散元素,在地壳中平均丰度值很低,含量很少。据相关报道,地球上有碲14.9万吨,我国为碲资源大国,已发现伴生碲产地约30处,现已探明伴生碲储量在世界上处于第三位,碲资源储量约28000吨。

    雅安市石棉县大水沟碲铋矿是1991年在开采硫铁矿过程中发现的辉碲铋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报道的唯一碲独立原生矿床。

    2003年10月25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对石棉碲铋矿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3〕767号),将石棉碲铋矿列为保护性开发利用矿种,把石棉大水沟碲矿床的大水沟、马家沟、白崖沟和上飞水四个矿区列为保护性开发的规划区。

    目前石棉县蟹螺乡境内有碲铋矿矿业权3个,其中采矿权2个,探矿权1个。目前获批准的三个矿区初步探明,石棉县大水沟拥有332+333+334类碲铋矿石量25190吨,碲金属量273.7吨,铋金属量439.63吨。

    产业化11年难突破

    事实上,我国为碲主要消耗国,仅半导体致冷业一项对碲的年需求量即可达40~50吨,加上全球致冷、冶金及太阳能电池等行业需要,年总需求量约700~800吨。据行业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相关行业总需求量约1600吨。

    碲铋资源稀缺,需求却不断扩张,供不应求矛盾已日益突出。雅安市提供的材料显示,工业碲的市场价格从2003年的28万元人民币/吨,涨至目前的160万~200万元人民币/吨。

    经过近11年的利用开发,我国碲铋资源的产业化艰难前行,资源优势仍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国只有几个研究所在试制这类产品。

    雅安市确立的碲铋矿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包括两个分包项目,即碲碱性电解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和高铁接触网导线用镁碲铜合金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业主分别为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和四川鑫炬矿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碲铋开发被纳入攀西试验区后,碲铋资源利用技术也进入攀西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球招标。11月初,上述两家企业分别与四川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技术攻关。四川省财政将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支持,最高补助比例将达到40%。

    根据石棉县碲(铋)矿产业化开发利用设想及规划,创新开发石棉县碲铋矿要与攀枝花、凉山州的钒钛、稀土开发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防止资源的无序、低水平开发。

    按照石棉的设想,要在2015年在雅安年产碲化镉50吨的生产线,建成碲化镉光伏材料基地,可能带动和影响的产业规模估算高达300亿元以上。而羊本军向记者介绍,由上述2家企业参与的碲铋研究院建设方案目前已经报送至四川省相关部门,但从县级层面推动协调技术突破困难颇大。

    《《《

    观点篇

    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会文:吸取钒钛开发教训产业基金解企业燃眉之急

    每经记者 岳琦 实习记者 黄宗彦发自攀枝花、成都

    “不能让春天来了企业没了。”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会文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在一次见面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不经过多年的摸索,不经过多次失败,不可能一下就做出高端产业。于会文希望攀枝花设立的产业基金能切实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作为唯一一个全域纳入攀西试验区的州市,攀枝花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及区域经济升级等方面面临着最为直接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受到的经济下行冲击也更为明显,其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更具借鉴意义。

    深厚的工学背景让于会文对于攀枝花的产业现状及困境都谙熟于心,提及即将在攀枝花举行的钒钛产业博览会,于会文表示,攀枝花在钒钛产业上“不说有多少经验,至少有教训”。他希望通过与专家、企业家的交流探讨,找准钒钛产业的市场走向,使钒钛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让攀枝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们至少有教训”

    “攀枝花急需转型,而攀西试验区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机遇。”于会文指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就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来看,攀枝花中小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值。

    “我们急需通过发展资源产业来推动转型。”于会文表示,目前攀西试验区的钒钛产业重点围绕原材料制造,但这属于产业链的低端部分。攀枝花守着这么好的一个聚宝盆,但只占有制造这一个产业环节,缺乏研发和销售。

    事实上,只有做高端的钒钛产品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而目前攀西试验区的钛产品产量低,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于会文感叹,“现在整个攀西地区的钛白粉产量连一个美国的杜邦公司都比不了”

    “我们想在国际钒钛产业发展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于会文表示。

    “攀枝花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不说有多少经验,至少有教训。”于会文说,攀枝花在钛白粉的研发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东西,可能下一步加把劲努把力就可能做成高端产品。

    首届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底在攀枝花市举办。于会文寄望能通过这场高规格的盛会了解钒钛产业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想知道钒钛产业的市场在哪儿?价格平衡点在哪儿?下一步市场走向怎样?”

    不能让“春天来了企业没了”

    产业发展的主体在企业,但在国际巨头围堵和研发技术瓶颈之下,企业生存异常艰难。在于会文看来,工业发展属于阶梯化进程,一种产品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再到高端产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春天来了企业没了”。

    对于帮助企业渡过产业升级的难关,攀枝花早有筹谋。今年6月,攀枝花市制定出台了《钒钛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助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这只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模式相结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加大对重大钒钛产业等项目和股权投资等产业支撑平台的投入。

    “去年是2个亿,今年我们准备增加2个亿。”于会文介绍,这只基金的用途很广,甚至涉及风险投资。如果企业产品市场比较好,但是没有资金投入,而战略投资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又不敢轻易下手,基金可以做风险投资,共享红利并共担风险。

    于会文介绍,产业基金有1.5亿元可以帮助企业转贷,今年1到5月份平均周转率在6次,也就是说对企业贷款达到近10亿元,这样循环使用,切实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会文:吸取钒钛开发教训产业基金解企业燃眉之急

    下一篇

    攀西产业转型受制物流 借力8000亿投资通联长江经济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