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刘林鹏
□刘林鹏
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房地产市场很热闹,而“松绑”无疑是个关键词。
4月2日开始,各类限购松绑甚至取消的传闻时有耳闻,不断冲击着市场敏感的神经。而在地方政府拯救楼市这条路上,呼和浩特在6月20日明显加快脚步,步子迈得有点大,以至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其微博上惊呼:“呼和浩特裸奔了!发文件取消限购!第一个!”至此,欲说还休的限购“松绑”扯下了那块遮羞布。进入7月,限购松绑大有登堂入室之感,各地争相为楼市解套。但是有些地方并不满足于限购松绑这一“救市”良方,于是,限贷放松浮出水面。据统计,截至8月8日,已经有8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祭出地方“救市”又一利器。
限购松绑,成效几何?限贷放松,会不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中国楼市分类调控,究竟该怎么调?
十几年的狂飙突进,让楼市成为暴利的代名词。曾几何时,房地产投资品的属性受到社会广泛追捧,而对房地产的居住属性重视不够;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及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的税收,而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微乎其微。眼下的房地产行业调整期,让各市场主体茫然失措。
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销售额下降6.7%。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在实行限购的46个城市中,已有30个地方或明或暗为限购松绑。对比过去房价“越调越高”的情形,当下楼市确实难言乐观。
“松绑”,真是一剂重振地产市场的良药吗?
著名评级机构惠誉认为:限购政策松绑加之货币政策松动,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有限;长期而言,会带来投机行为的增加,不利于房地产业重整和结构性调整。对于缺乏竞争力的住宅房地产商可能会因最近的宽松政策而获得喘息的机会,导致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时间拖延,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积极结构调整。
一些地方楼市的成交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上述观点。楼市“松绑”地区的成交量,或是波澜不惊,或是在经过短暂飙升后,又复归平静。
中指院研报指出:单纯放松限购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库存高企、供需不平衡的局面。限购松绑是应对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一针“强心剂”,能够在短期内刺激需求集中爆发,但由于市场预期看弱,信贷偏紧等原因,持续性需求动力不足,难以扭转当前市场整体低迷态势。
楼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歌猛进的时代,步入新的运行轨道。新常态之下,“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那么,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表现在何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认为:房地产市场从今年开始进入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他认为,地产市场在“三期叠加”之下,数据下滑固然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自身调整的结果。
这个调整除了供求关系、区域性的调整,也包括产业内部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在房地产业的行业结构上,要从以开发为主逐步转向服务为主,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迫使大量房地产企业从开发商转向服务商。
“松绑”对地产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从依赖强力“限购”这种政策手段调控楼市,加速过渡到借助税收等市场手段调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全国一盘棋一刀切地调控,开始向不同地方视不同情况精准定向调控。
唯有“就市”才能“救市”,且看楼市下半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