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注册改革“放水养鱼”之考:有企业涉嫌虚假注册重庆江北求解“放而不乱”

    2014-07-28 00:1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重庆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重庆

    “有时候我们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邓玥站在重庆市江北区行政审批的大厅一角说,自从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每天都是从未有过的忙碌。

    这个当地企业注册管理科的副科长,见证了重庆自今年1月底以来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火热历程,“原来一上午几个受理窗口的号数也就20多个,但到了5月的时候,可能一个窗口的受理量就能达到近90个。”

    一本放在她身后的《涉及“先照后证”市场主体名单》印证了她的说法,在这上面,密密地记录着最近一段时间才萌生的小微企业。

    喷涌的企业注册潮,让邓玥也颇为忧心。她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监管的力量还是没有跟得上去,尤其是在餐饮、消防等行业,没有拿到许可(证)就去经营是会出事的。”她举例说,“最近当地交通部门反馈过来的意见是,有5家企业涉嫌虚假注册,电话号码是假的,注册地址是假的,现在我们找不到他们。”

    这是摆在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者面前的难题,如何在保证宽准入的同时,让“严监管”及时补位,成为保证这项改革顺畅有效的关键点。

    注册登记改革先行者/

    在注册登记改革一事上,重庆已走得挺远。这个偏居西南的山城,早在去年6月份开始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试水,在一些微企的孵化园,激励创业者的不仅是楼道内挂满的马云、松下幸之助、乔布斯等企业家的画像,更多的是注册登记改革带来的实惠。

    吴必胜就是此次改革的获益者。他坐在孵化园的一间办公室内,给记者讲述了他今年3月份创办节能公司的过程,“最多3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先照后证,这是重庆先行探索的一个方面,除涉及国家、公民安全的50项前置许可项目外,其余的一律改为后置,削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

    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项改革已有5个月,重庆、厦门等作为探路者所积累的经验被成功嫁接、推广,市场点赞程度广泛而深入。

    在邓玥身后的那本市场主体名单中,经营范围一栏出现最多的是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还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等。

    根据记者对其中一些新设主体的采访,企业普遍对此次改革表示赞许,除了赞许先照后证之外,还包括经营场所的放宽以及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的推行。

    今年4月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着雨考察了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这家注册资本为12.55亿元的公司,当初成立颇费了一番周折。

    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时是按照工商制度改革前的老规定办理登记,在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缴足出资期限等方面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今年接下来将陆续成立两家与果园公司相类似的企业,按照新规就很便捷了。”

    放了水,养了鱼,市场的活力被激发,但同时也带来了监管压力的加码。

    目前监管体系跟不上/

    邓玥说,现在很多企业其实连银行户头都没有。对于这样的企业,工商部门通常称之为“空头企业”。

    “这些注册的企业可能一分钱的投入都没有,留的电话、地址都是假的,像前面所说的5家汽车货运企业的注册信息都是假的,现在交通部门反馈的意见是找不到人,这种情况我们其实遇到很多了。”邓玥说。

    如果按照原来 “先证后照”的模式,这些运输企业首先要办理许可证,之后才能拿到营业执照,之前的规定是交通运输至少需要3辆车,现在改为 “先照后证”后,有些企业连1辆车都没有,根本不符合办理条件就拿到了执照。

    当地亦有工商部门的人士为此担心,“有些行业,尤其是与百姓吃住相关的餐饮等行业,应该谨慎执行此项改革,有些餐馆拿到营业执照后,它就不愿意办理卫生许可等,与此类似还有消防这一块,因为之前出过事。”

    对此,邓玥说,由于监管这一块的政策不是太完善,企业在注册的时候要督促去办理许可,确实办理不下来的,只能给予注销,“不能让这一块的监管成为空白,不能让没有拿到许可的市场主体去经营。”

    目前,当地只有烟草和交通部门反馈了意见,除去一些涉嫌虚假注册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是不愿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去办理许可证的企业。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实地了解,从今年3月份以来,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监管体系和规章制度,所以按照当地工商部门人士的说法,“这中间登记的一些企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形成监管空白。”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当地工商局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得到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三个 “不够”——人手不够、时间不够、法律强制性不够,所以没法管。

    面对这样的现实,重庆市江北区工商部门的人士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后续如果没有出来管理的依据,我们也不好管理,现在处罚机制变弱了。”

    如何确保放而不乱,是今年以来各地工商部门需要求解的一道课题。

    记者在厦门工商部门也了解到,“后续监管压力较大”被视为改革的最大问题。当地官员表示,“政府部门还存在改革前的惯性思维,谁审批、谁监管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同时放水养鱼之后企业成倍增加,且经营地址、方式多样,使得工商部门监管力量捉襟见肘,监管任务更加艰巨。”

    当前,重庆工商部门也在积极应对,建立了“黑名单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止。同时,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成立了情报处,负责全系统情报信息的管理、指导、协调、督办,利用信息化平台让“宽进”和“严管”同步推进。

    (实习生许莉煜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叶檀:华通路桥避免违约 投资者会好运连连吗

    下一篇

    广州公积金吃紧:9%缴存人贷走80%公积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