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携七大行推无抵押贷款 阿里“练手”银行业务?

    2014-07-23 00:3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陶力 发自上海

    处于IPO缄默期的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并没有停止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开拓的步伐。

    昨日(7月22日),阿里联合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上海银行和兴业银行,向使用阿里一达通出口基础服务的中小企业提供以阿里巴巴大数据为基础的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服务,授信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

    一直以来,银行对阿里的竞争抱有谨慎态度,这也是银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和信用体系向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阿里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项服务主要针对阿里一达通外贸服务平台上的中小外贸企业,目前服务的企业大概为13000多家,“主要因为一达通上面的企业都有可跟踪的外贸出口数据,银行能够通过我们的入口对企业的动向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把控,后续的覆盖范围会更大一点。”

    数据成合作基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07年,阿里就曾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网络联保贷款,尝试解决电商平台上企业的融资需求,2010年,阿里巴巴开始试水以数据、技术为为核心的小贷服务,并带动了苏宁、京东商城等诸多竞争对手的跟进。

    2013年3月,阿里相关金融业务整合,阿里小贷进入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截至2014年6月,阿里小贷已累计服务超过80万家小微企业,累计投放纯信用贷款超过2100亿元。

    彼时的阿里小贷初级版本针对的用户为阿里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风险管理、资金提供、贷后管理、坏账均由阿里独自承担。

    此次引入银行合作的产品名为“网商贷高级版”,贷款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并由银行或保险公司担保坏账,服务对象也从阿里平台上的数百万商家缩小为一达通平台外贸商家。

    据介绍,“网商贷高级版”提供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服务,利率为8%~16%,可以随借随还,利息方面可以按日或按月付息。

    此前阿里官方数据披露,阿里小贷的初级版只接受100万元以下的贷款业务,70%的订单都为5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户均贷款只有3万多元。

    银行提供的融资额度显然更高。同时其对数据的要求也更高。据了解,凡是申请贷款的外贸企业,其在一达通平台上沉淀的出口数据,6个月内必须合作3单、出口10万美元及以上就可以获得申请资格,每出口一美元可获得一元人民币贷款。

    阿里集团副总裁、国际事业总裁吴敏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阿里巴巴不是一个电商公司,也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个数据公司,“我们从事的B2B、B2C、C2C业务都是一个基于真实贸易的巨大数字,通过这些数据沉淀下来的才是我们最核心的价值,我们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和各大银行合作。”

    去年以来,阿里小微金服推出的“余额宝”引爆了整个互联网金融圈,也将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推至风口浪尖。

    平安银行冯杰副行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据即信用,这也是平安与阿里合作的初衷,“从银行来讲,我们最担心的是风险把控,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说话。实际上,阿里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他玩的是自己的大数据,把最难的资金部分留给了银行。”

    扩大资金来源/

    尽管获批民营银行牌照仍遥遥无期,但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边界似乎已经已经越来越广。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没有涉及揽储和放贷,但阿里通过大数据参与了向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核心过程。如果阿里银行顺利获批,阿里将能够自行完成揽储和放贷环节。

    《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说法称,“网商贷高级版”的核心和此前监管层透露的阿里银行的主营业务极为类似,因此可以看作阿里主营业务的雏形,而这一业务的正式运营更像是阿里银行的提前预演。据悉,阿里银行上报的试点方案中主营业务为 “小存小贷”,据地方银监局和阿里内部人士透露,其业务将以大数据为基础向平台企业和用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不过也有银行业内人士担忧,传统银行机构跨界互联网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无疑是根基和命脉,也是竞争的关键环节,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融360的CEO叶大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银行与互联网平台之间在小贷上的竞争各有优劣势,“阿里小贷虽然掌握了非常多的核心数据和客户资源,但是它放贷必须使用其自有资本金,而且其融资杠杆率目前限制在1.5倍到2倍;而银行有资金方面的优势,客户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相比阿里小贷会更低。”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在经历了三四年的积累后,阿里小贷平台开始向银行机构开放,试图打开更多的资金入口。

    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魏强透露,一达通未来3到5年的商家数预计会达到15万家,通过发债的途径很难解决资金规模、资金成本的问题,“银行有非常强的资金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我们主要是做数据采集管理,但是这个数据如何能够变成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融资贷款,需要金融机构专业的投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看中电视购物市场 歌华有线入股两大频道

    下一篇

    福喜河北工厂一天迎三批检查仍正常生产 县质监局缄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