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今日(7月2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台州银行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分别为68.14亿元、61.968亿元和5.3051亿元。加上7月17日国开行以及昨日 (7月21日)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发行的7.9572亿元,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发行了5期资产证券化产品。
很显然,近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转型已呈现出明显加快趋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市场负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同业负债比例越来越高,对流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给资产端产生压力。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常希望加速推动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此外,不排除接下来会继续增加试点额度。
汽车抵押贷款ABS发行加速/
根据发行说明书,中国邮储银行将发行“邮元2014年第一期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发行总规模68.1424亿元,分为优先A级、优先B级和次级3个品种。台州银行将发行“台银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规模5.3051亿元,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两个品种。中信银行将发行“信银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规模61.968亿元,分为优先A-1级、优先A-2级、优先B级和次级4个品种。据此计算,上述3期资产支持证券,合计发行规模为135.4605亿元。
昨日,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的 “华驭2014年第一期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发布招标结果,其中A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为6.99亿元,票面利率为4.8%;B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为0.44亿元,票面利率为8.08%。
如果加上上周四 (7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109.3317亿元,仅不到一周的时间,上述5家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超过250亿元。
“从现在的发行情况看,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开始加入到资产证券化的行列,我认为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主体参与,其实这说明现在金融机构普遍有资产证券化的需求。”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仅各类金融机构均加入资产证券化行列,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也涉及个人房贷、汽车抵押贷款等多个类别。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邮储银行拿出个人住房贷款作为基础资产,不仅相对复杂且涉及23680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相关附属担保权益,虽然不是国内首例,但也是此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亮点。
此外,记者注意到,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今年也有加速趋势。5月下旬,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已均完成了8亿元人民币的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发行。6月上旬,东风日产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和宝马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也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约8亿元的ABS产品。至此,今年已有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5款共计4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能够为发起人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证券化的主流发行机构,无论是汽车金融公司还是银行都有动力去做贷款证券化。”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不排除增加试点额度/
去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市场认为,这拉开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新一轮试点的帷幕。本轮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转型已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
近期,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发行了5期资产证券化产品。此前,仅5月份单月发行额度达到284.8亿元,共6单产品。在发行产品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发行机构也已不局限于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也加入其中。
此外,基础资产从传统的对公贷款扩展至小额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甚至汽车抵押贷款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意味着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正逐步迈向常规化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盘活存量的需求愈发强烈以及监管政策的大力支持。
“非标业务受到严格限制,存贷比的改革给银行释放的增量空间仍然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非标存量规模较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需求更为强烈。”在上述银行业分析师看来,在资本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银行信用供给能力面临趋势性下降,资产证券化将是盘活存量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方面的逐步放松,也正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常态化运行。前不久,平安银行于上海交易所启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最终落地,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的跨市场发行得以破冰。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随即也表示,人民银行始终支持各类债券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各种适宜跨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跨市场发行并交易。
“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与过去几年不同了,本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或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排除接下来会继续增加试点额度。”连平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