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上半年经济前低后稳 房地产短期难扭低迷

    2014-07-17 00:51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创下6个季度新低后,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会否“失速”的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大热点。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呈缓中趋稳态势。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看,投资增速高位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从5月份开始由负转正。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我国经济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是中国跨过粗放型增长、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必然选择,就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对待一个并不太快但扎实有效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半年报昨日(7月16日)正式出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相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GDP总量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GDP增速开始企稳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展望下半年经济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远大于下行的压力,所以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潜力、有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但包括连平在内的诸多经济学家都提醒地产对今年经济下半场的潜在压力。“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预示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延续回落格局,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降至10%左右的水平,将成为拖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最大不确定性。”连平说。

    内需成经济拉动主要贡献/

    关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主要靠最终消费拉动,净出口贡献率为负数,内需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呈现出波动中逐月有所回升的态势。上半年消费名义增速已经由一季度的12%上升至12.1%。6月份当月消费增速达到12.4%。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375亿元,同比增48.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819亿元,增长56.3%,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网络消费一直都是消费增长最大的亮点,保持在30%~50%增长的水平。

    “餐饮增长也比去年乐观,特别是高端餐饮由负转正,保持较高增速,对消费拖累效应也将减弱。”赵萍说。

    需求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产业结构同样稳中有进,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一次超过二产,今年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是46.6%,继续保持增速快于工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的势头。

    盛来运说,这是趋势性的,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他列举说,因为投资强度不如工业等因素,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虽然可能会促使经济增速放缓,但这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中国就业弹性可能会趋于提高。同时,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还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收入的分配,并且提升消费,进而促使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化。

    稳增长措施促进经济企稳/

    4月,国务院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调、微调,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定向调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盛来运说,从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况来看,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以6月份为例,一些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二季度经济运行的状况也比一季度要好。

    其中,PMI指数6月份达到51%,连续4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止跌企稳,1~6月份增速为17.3%,比1~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也在回升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

    衡量政策加码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基建投资,1~6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5.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2%,增速提高5.9个百分点。同时,1~6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5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总体上符合预期,稳增长举措和旺季叠加,带动工业增长的恢复,下半年经济能保持平稳。

    房地产数据藏风险/

    上半年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地产相关数据。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019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8689亿元,增长13.7%,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朱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房企对行业及市场预期趋于谨慎,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开发投资同比增幅继续回落,这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愈发凸显。

    地产商经营策略趋向保守在房屋销售数据中可以找到原因,1~6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而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7%。

    销售不旺直接施压企业资金链,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13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1~5月份再度回落0.6个百分点。

    目前包括山东、浙江等地均传出放松限购以及刺激楼市等政策措施。“即使近期房地产限购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放松的迹象,年内难以对房地产形成积极反应,房地产投资在年内总体或将仍呈下跌之势。”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为敩说。

    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东亮也表示,下半年地产仍将处于下行周期,这将带来三方面的压力。

    其一是压制投资、消费等领域的反弹,其二是加大地产资金链压力,信托等影子银行领域违约风险不减,其三是开发商拿地意愿低迷,将恶化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可能促使各类平台加大融资力度。

    《《《

    同步报道

    外出农民工收入又增一成 企业用工压力加码

    每经记者 韩冰 发自北京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给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昨日(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418万人,同比增加307万人,增长1.8%。月均收入2733元,增长10.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这是自2009年以来,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连续第6年保持增长,平均增幅达13%以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告诉记者,面对不断上涨的劳动力价格,如果企业不投资研发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其利润将会受到压缩。

    本地企业高薪争夺农民工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发布的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虽然也在保持连年上涨的趋势,但增长速度已经不及本地农民工增幅。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其中10284万人为本地农民工,占比近四成,而其余60%则为外出农民工。对比二者的增长速度,2013年本地农民工数量较上一年增长3.6%;而外出农民工较上一年仅增长1.7%,增幅不及本地农民工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甘肃省武威市了解到,该市一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吸引本地务工人员,为普通工人开出了3000元/月的薪资。该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过6963元。

    武威市另外一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自己的月均工资已经达到了4000元,远高于外出农民工月收入2733元的平均水平。

    相比本地企业,东部企业对中西部农村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人社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从区域分布看,2013年东部地区农民工数量比上年减少0.2%,中部和西部地区却分别增长了9.4%和3.3%。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北京公司总监万磊磊表示,一线城市消费水平比较高,同时企业的成本也比较高,使得东西部的薪资差距越来越小。

    东部企业用工压力加大

    中西部本地企业的分流,以及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给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带来压力。

    根据广东省人社厅发布的消息,今年春节后,整个广东省用工缺口的峰值可能达到120万人,其中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制造业缺口尤其大。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武汉)科技园的普工转正后月综合收入达到3400元~4500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即便如此,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今春的用工缺口还是达到了5000人左右。

    另据了解,海尔在今春也因新品上线及人员流失较大,一个900人的冷柜事业部缺口就达百余人。

    河北保定一家服装加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两年工人工资甚至出现20%~30%的上涨幅度,“工厂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招不到工人。”

    张晓波认为,工人工资的持续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我调研过的很多企业都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招工难’。”

    然而,对于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就注定还要面临“用工荒”的困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李克强:整改限期上报 “三力”确保实现下半年目标

    下一篇

    公车改革三年内完成司局级月均补贴1300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