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自4月份以来,10多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领域涵盖简政放权、外贸以及投资等多个方面。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自4月份以来,10多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领域涵盖简政放权、外贸以及投资等多个方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6月6日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李克强说,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场反应是好的,但确实存在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没能取得预期效果。国务院开会“议”了事,“决”了策,但如果没有“行”,就没有“效”。当天,国务院发出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但经过层层“折扣”,有一些政策到基层已经变味,督查十分有必要。
这也与当下“稳增长”形势密切相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是重点督查的项目之一。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本身也是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顽疾。
督查组即将启程赴地方/
按照通知要求,6月25日前,各地区各部门开展自查并向国务院上报自查报告;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有关部门、单位和部分省(区、市)进行实地督查;7月10日前,各督查组将督查报告上报国务院。
通知明确,这次督查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14年重点工作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包括19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这次督查将创新方式,采取自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督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督查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督查与舆论引导相结合。
“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 ‘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 ‘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在讨论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时,李克强加重语气说。
“督查要坚决避免 ‘雨过地皮湿’,决不能走过场!”李克强表示,“要让督查真正见效,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19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中,多数都与不久前密集出台的“微刺激”政策落地直接相关。
其中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悉数在列。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控地方政府支出,这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消极情绪,为避免风险而不作为。目前国务院已经明确重点支持领域,而落实情况的重点就在于地方能否配套好资金,是否愿意主动去承担责任。
督查首项重点为简政放权/
本次国务院督查的首项重点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并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一年多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中央政府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400余项。
但对于中央的简政放权,也有不少企业有自己的看法。湖南郴州市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潭爱说,“现在来看,放下来的有不少是无关痛痒的项目,含金量不高,而且我担心今天这里放了,明天那里又增了。”
他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不能光看数量,应该尽快对事关经济发展重要方面的审批事项,排除阻力,通过综合改革进行放权推进,“更重要的是防止中央这边放权了,省、市、县又抓在手里不放。”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际执行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他举例子说,企业要取消年检制度,但是有些权力部门不愿意放权,就会想出其他办法,比如让企业进行培训,这就等于是变相年检。
简政放权遭遇“肠梗阻”的另一个共性原因是挂靠在政府各部门的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司、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等社会组织阻碍政策有效实施。他建议,应该将这些组织完全剥离出职能部门,让它们独立运作。
李克强总理近日也提到,有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一些部门绑在了一起”,对此,要坚决“切割干净”。
《《《
相关链接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 需放管结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称,改革已进入“割肉”阶段,市场将迎来发展契机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6月6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 (以下简称推进会)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今年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就在此前两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52项行政审批事项。李克强在会上说:“‘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一年的改革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实现职能转变。”
去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至今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接近468项。
汪玉凯认为,改革已经进入“割肉”阶段,之后的改革将给市场带来发展契机。
以今年2月公布的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为例,《方案》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理论上可以“一元钱办公司”。在正式实施之后的1个月内,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45.8%,注册资本更是同比翻番。
汪玉凯认为,取消对注册公司的资本限制,给那些有智慧、有知识但缺乏资金的创业者们提供了机会,经营者自己承担风险,这就是释放市场活力的一种表现,而且已经取得了成效。
上述推进会强调,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要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促进廉洁高效政府建设。
“简政放权不能一放了之,导致权力真空。”汪玉凯认为,简政放权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政府运用更为高明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手段,对市场和社会进行管理。“放了以后要想不缺位,就要将重点放在事后监督上。”他说。
汪玉凯认为,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维护政策公平,维护市场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通过转变职能,将那些在审批中以权谋私的机会挤压出去,让简政放权对政府运行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简政放权的大多数措施,并不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那样“一竿子插到底”。汪玉凯指出,行政审批改革的最终检验标准在百姓、企业等社会公众手中。而要让公众都感到成效,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改革到位。“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之前的政策遗产有很大区别,虽然全国都在改革,但国务院的改革成效要传导到百姓层面还需要过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