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顾鑫
一季度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随之而来,稳增长信号越来越明确,而如何稳增长却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稳增长可以扩大显性财政支出,而不能过度依靠金融系统和影子银行。当前政府债务水平整体可控,财政政策发力有着较大的空间,而民间资金在稳增长中亦大有可为。
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较大、稳增长面临一定程度的资金掣肘,汪涛认为,中央政府可以扩大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减少地方配套资金要求,而且有些大的环境治理项目可以由中央负责;也可以发行地方建设债、利用政策性银行等来筹集资金,减少对银行信贷和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在汪涛看来,稳增长应当借力民间资金。利用政策性银行或者发行铁路建设债等都可以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同时,可以利用参股、承包、收益分享等各种方式加大公有部门和民营部门的合作。
另外,某些公共服务可以由民营部门投资、政府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她建议,应进一步放松管制、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政府行政审批,向民营资本开放更多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
有关部门日前提出,各地要对企业债到期兑付工作高度重视,把工作做实,不能掉以轻心,要把保护投资者权益放在首位。这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刚性兑付可能卷土重来。对此,汪涛表示,高度重视企业债到期兑付工作可以解读为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个别违约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企业债、公司债出现违约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上经常出现。
她还表示,在我国,各种隐性担保、刚性兑付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在促进金融产品发展的同时也积聚了相当大的风险。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机制上的问题。稳增长不能过度依靠金融系统和影子银行,不能为了短期融资缺口而损坏市场的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