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开弓没有回头箭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补补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3-14 01:50

    如今已到全面改革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再是修补和改良,下一步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每经编辑 每日经济新闻    

    编 者 按

    面对改革中可以预见的种种阻力,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了“壮士断腕”、“背水一战”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决心,在昨天的记者会上,他再提“义无反顾”,“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可见我国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如今已经到了全面改革的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再是修补和改良,下一步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

    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尽管很多人不愿意 政府干预模式真应该告别

    每经记者 李彪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昨天(3月13日)上午,常修泽教授在观看着总理记者会。

    常修泽是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叮嘱记者也要认真观看总理记者会。

    业已起航的全面深化改革,受到的关注广泛而深远,而作为 “两会”尾声的重要看点,总理在记者会上的改革之言,可以触感改革的跫音渐进。

    事实上,现今开始的 “五位一体”改革,与常修泽6年前所言的“五环式”改革,有着基本类同的内涵。如今“两会”落幕,他以何样的视角观察当下的改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常修泽教授。

    全面改革不是修补和改良

    NBD:今天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就改革作了重点回答,本届政府浓墨重彩的改革和之前主要区别是什么?

    常修泽:中国的改革已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改革的领域已不仅是经济体制,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所以说,全面改革不是枝枝节节的修补和改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未来五个方面的改革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方向,比如说经济建设锁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瞄准的是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瞄准的是先进文化,社会建设瞄准的是社会和谐,生态建设瞄准的是生态文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20个字就勾勒出下一步改革的基本路线图,有某种纲领性的思路。

    实际上,在2008年的时候,我就曾提出“五环式”改革,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这么一个理论观点。6年过去了,感觉 “五环式”改革,也就是“五位一体改革”这样一个思路,已经被社会所认识。

    应告别政府干预模式

    NBD:您如何看待经济改革中的市场化改革?

    常修泽:我认为,在中国要搞改革,首先要见天光,要看清时代的潮流。第一道“天光”,即经济领域“市场化”,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机制,说全了就是“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说简单点就是“市场化”为代表,这是人类的第一道天光。

    NBD:市场经济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局限?

    常修泽:是的,市场经济也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有好几个方面的问题它解决不了。第一,它解决不了贫富差距问题,第二,它解决不了生态恶化问题,第三,它也解决不了公共服务问题等。虽然它对缓和上述问题有作用,但它有局限性。

    总之,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非常理想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在当今的人类发展中只有它可行,比较有利于资源配置,我在《包容性改革论》一书中明确写道,“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机制。”

    NBD:是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被寄予厚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性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常修泽:最关键的就是三个字——“决定性”。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理论进展就是这条,应该说,是一个突破,是一个贡献。

    决定性是理论突破,是质的提升、质的变化。我在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后,说这“意味着中国将向政府主导型模式,或称政府干预性模式告别”,这句话值得大家琢磨。

    但是,不是说告别就告别的,从理论上说,从我的主张看,政府干预模式真应该告别,但有很多朋友不喜欢告别,其中涉及利益、权力等众多问题。但是,从理论上说,应该告别,实际工作上能不能告别、什么时候告别、怎么告别,那还要观察。

    NBD:谈到“深入市场化”,就不得不提垄断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垄断行业的改革?

    常修泽:中共十四大以来,几乎每届党代会上都有提及垄断行业改革,但到了十八大,却没有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提法。仅就这一点说,有点遗憾。

    按照经典意义,“垄断”有三种类型:自然垄断、法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我认为到了中国就变成六种情况了,三大类型垄断中,每一类再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真的、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垄断。第二种情况,是假的,或者过去是真的,现在不是自然垄断了。比如发电、铁路运输等,是变异了的自然垄断。

    第三种情况,属于真正的法定垄断。第四种情况,就是滥用行政权力。第五种情况,是产业适度集中,这是正能量。第六种情况,是一个负能量,就是经济性垄断或者厂商限制竞争的种种行为,包括厂商合谋、寡头垄断。

    NBD:对于这六种垄断情况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常修泽:我在2012年6月完成并上报的 《给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四点框架性意见》中提出了“三不破,三破”,“三不破”是指: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不破”,但要实行一定范围争夺市场的竞争方式;法定垄断,真正的法令性垄断比如 “烟草”这个不破,那是国家有法律根据的;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中不破。

    重点在“三破”,是指过时的,假冒的,或本来就是所有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环节”,要坚决“破垄”;对不合理的行政垄断,要坚决打破;对阻碍和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如价格操纵、厂商串谋、垂直约束、纵向一体化掠夺性定价和搭配销售等,要坚决打破。

    我觉得在中国搞反垄断,除了反经济性垄断之外,还要反行政性垄断。也就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改革应体现“包容性”

    NBD: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将非公有制经济也作为了 “重要基础”和公有制经济并列,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呢?

    常修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只讲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到2013年11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229.3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81.75%,假定个体私营企业不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那么就意味着有80%以上的企业不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市场决定性作用提出后,不仅将影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必然会对所有制关系以及实现形式产生影响,并使之发生深刻变化。在我看来,国有和民营都是共和国的“亲骨肉”。我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我主张建立“包容性体制”,不赞成建立“排斥性体制”,我们要有这种胸怀。

    NBD: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这会带来哪些变化?

    常修泽:3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到国企改革时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

    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未来会不会有人借混合所有制,侵吞国资,或借混合所有制侵吞民资?这要有警惕。既然是混合所有制——“筐”里有各种财产,因此要保护各自的产权。

    大家看基本经济制度里特别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就是“筐”里的各种财产都要保护的。现在的法律有对于国有财产、公有财产的保护制度,侵吞了国有资产,有侵吞国有资产罪,但侵吞私人财产罪呢?

    这次《决定》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原来是“公有财产不可侵犯”,后面是“句号”,这次改为“逗号”,又加了一句 “私有财产同样不可侵犯”,特别强调了“同样”两个字,很有分量。

    西方有一句格言,“自己的房子风可进、雨可进,没有主人的允许任何人也不能进”,后面还有一句,“国王也不能进”。这个反映了对私有财产的尊重,所以公有财产不可侵犯,私有财产同样不可侵犯,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

    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下一步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每经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

    昨日(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记者问时的一句 “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道出了改革的决心。

    本次“两会”承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方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进一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下一步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政府应避免无限制地管

    NBD: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本次“两会”有哪些方面的亮点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毛寿龙:这次改革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我个人比较关注行政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行政改革和简政放权这几个方面。改革方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都已经很全面地确定了下来,这次会议是把全会的政策具体化、详细化,同时部署接下来一年的政府工作。

    李克强总理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中,都再一次确定了全面改革,要发展市场,但又并不是只注重发展不注重民生,更多强调了机会公平。

    NBD:您比较看重行政方面的改革,对于这块“硬骨头”,您认为应该怎么啃?

    毛寿龙:行政审批本身是政府管理的手段,一方面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政府放手,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讲的,政府不要无限制地管。很多事情上,好的时候,政府不管,不好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

    NBD: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称,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毛寿龙:他这句话我想是说给一些怀念过去的人听的,下一步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上一届政府的十年,基本上处于消化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市场后的红利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到现在,就需要呈现平稳发展状态,要防止经济增长过缓,生产率下降。

    中国经济还可能高速增长

    NBD: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政策?

    毛寿龙: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会高速增长,我觉得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要比发达国家低很多,随着老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增长,之后消费能力还会提升。

    我觉得宏观调控如果好一点,7.5%左右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可能的。如果不去调控,5%到7%之间的增长也是很正常的。改革一方面会有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有风险,比如人民币离岸之后,就会造成大幅度进出,大量资金外流后,国内会出现很多违约现象,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威胁。如果大量热钱进来,也会对原有资金格局产生影响。

    NBD:您怎么看金融方面的改革?

    毛寿龙:近几年,金融方面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开始实施一些市场化举措,从而倒逼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现在我们银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4.75%,你要等到5年期满才能拿出来,而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

    对于汇率市场化,我想基本上还是在稳步开放中,但要注意金融风险。李克强总理也讲了,必须加强监测,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

    记者微论

    寻求全面改革最大公约数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现在已经没了不动奶酪的改革。这是一年前有学者为改革情势所下的判断,当时形成的共识是,不论哪项改革,都涉及特殊利益群体,所以改革的首要议题,就是要冲破利益藩篱。

    昨日(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也明确,现在的改革要动奶酪,“但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此轮改革的决绝之心,已然昭昭。

    这一次改革,不是对单点的突进,而是全面发力,以消除盘根错节的利益杯葛下单项改革的无力。

    毋庸置疑,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革新,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明确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吹响之时,需要找到改革的牛鼻子,需要有一个改革的火车头,这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力作用被公众普遍认可。

    此次“两会”期间,这一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如果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克服现在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财政、金融风险,要先推动经济领域的改革。

    那么在此全面深化改革的 “航行”中,需要防止途中的暗礁,以及这艘大船本身的内生性纰漏,比如混合所有制的推进过程中是不是会出现“异化”。

    所以要促改革,不仅需要观时下,更需要利长远。

    “两会”落幕,改革答卷徐徐铺开,里头都是必答题,也是加分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记者观察:是否给乳业重整点赞权力在消费者

    下一篇

    牛盾:“泰国不用大米换高铁,我们就换别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