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3,楼市“涨”字当头 市场已呈现新走向

    新华网 2013-12-05 14:46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需有“新理解”。这一年的楼市,表面看仍是“涨”字当头,但市场已呈现新的走向,调控或将迎来“大变局”。

    新华网上海12月5日电(记者叶锋、魏宗凯)调控未曾放松,房价照涨不误;重点城市持续领涨,部分城市则深陷泥潭;“看涨”者立场坚定,“看空”者言之凿凿……2013年的中国楼市,充满了近年来少见的变数和反差。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需有“新理解”。这一年的楼市,表面看仍是“涨”字当头,但市场已呈现新的走向,调控或将迎来“大变局”。

    调控思路有待重审

    这一年,房地产调控未曾放松。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强责任、抑需求、增供应、促保障和严监管五个方面出台了“国五条”,由此奠定了今年全年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年初以来,虽然个别城市在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有过些许“微调”,但总体看来调控未曾放松,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手段几乎已经“用足”。

    但市场依然顽强“逆势上行”。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百城价格指数,今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68%,这是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8个月环比上涨。

    土地方面,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的10个典型城市中,今年前11个月合计土地出让金已创造了历史新高,与2012年、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大增121.8%和38.4%。

    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等刚性需求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比如,上海的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成交的商品住宅中,首套房比例已超过80%,而每年有住房改善性需求的家庭则占全部家庭的12%。

    此外,出于投资保值目的的理性购房需求依然不可忽视。一上市公司董事长近日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已有多位年薪数百万的高管出手在京、沪买房,且都不太需要申请贷款。有数据显示,部分城市中高端住宅已重新趋于活跃。

    房价的“屡调屡涨”,似也启示着以房价为重心的调控思路需要重新审视。“事实证明,一味在需求端采取遏制措施、试图控制房价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可持续。”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杰说。

    地区差异尤为明显

    与以往的“一片普涨”不同,今年国内楼市的地区差异尤为明显。

    重点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涨势逼人”。今年以来,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持续领涨全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同比涨幅更是全部超过20%。此外,杭州、武汉、南京等重点城市也迅速“跟进”。

    “根据国统局的数据,当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同比超过10%的城市达到了21个。这21个城市完成年度调控任务已经基本无望。”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

    另一方面,一些此前炒房盛行的城市和供应明显过剩的三四线城市,其楼市则陷于“泥潭”。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温州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同比分别下跌0.1%和1.5%。事实上,自2011年8月以来,温州的房价已连跌20多个月,一些楼盘价格已经跌去一半。另据媒体报道,鄂尔多斯、神木等地,楼市一片萧条。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江苏纳入统计的17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房价目前已出现下跌。

    地区间巨大的“冷暖”差异,凸显了楼市的复杂性。“一刀切”的调控措施,很难持续奏效。业内人士认为,尊重各地市场差异,向地方政府“放权”,应该是未来楼市调控的重要方向。

    “挤泡沫”需有新举措

    今年,唱空中国楼市或提出预警的声音时有耳闻。比如,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他曾建议“中国老百姓淡化房地产占整个家庭投资的比重”,11月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房地产泡沫离我们越来越近”。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表示,很想在中国买房,但“又担心被中国房市泡沫套牢”。而谢国忠等多年的“空头”今年则继续坚称中国楼市“泡沫将破”。

    另一方面,对中国楼市继续看涨的也大有人在。任志强、王健林认为中国房价不可能下跌,而王石近日在有关会议上强调警惕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但他并不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将会很快破灭,而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热点城市的房价也不会大幅下降。国家信息中心等近日则发布绿皮书认为,明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将保持小幅增长,预计全年房价涨幅在5%。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称,“中国楼市五年内不会崩盘”。但他也认为,如果地方持续依赖“土地财政”、经济持续倚重房地产业,加之货币持续“放水”,房地产业自身及其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将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将来房地产调控,在思路上,尤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住房问题”和“房价问题”区分开;在路径上,应将调控重点从“需求端”转变为“供应端”;在体制机制上,应尊重地区差异,给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2/05/c_118431752_2.htm

    上一篇

    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

    下一篇

    J.D.Power发布汽车魅力指数 自主与国际品牌差距明显缩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