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沈坤荣:着力供给端 重构经济动力

    2013-11-19 01:13

    众所周知,我国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国有企业,最接近消费者的下游生产企业主要是民间企业。本轮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外需下降,通过下游环节逐步传导到上游,导致经济整体出现了调整趋势。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持续若干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衰退使我国经济放缓,近年来,我国从需求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但效果并不能持续。我认为,应该改变思路,一方面,应从需求角度继续“稳增长”,确保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应从供给角度“调结构”,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干预,纠正资源错配,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

    供给“调结构”重构增长动力

    本轮经济增长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供给因素很少有人考虑。

    众所周知,我国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国有企业,最接近消费者的下游生产企业主要是民间企业。本轮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外需下降,通过下游环节逐步传导到上游,导致经济整体出现了调整趋势。

    在外部需求下降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基于外部需求的民营经济供给结构需要调整到与国内需求相适应,而部分具有潜力的消费需求由于存在进入门槛和垄断,充沛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

    最近几年的稳增长措施主要立足于上游环节,在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尽管短期内产生了效果,但长期来讲加重了经济失衡。所以,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钥匙就是增加有效供给。

    增加有效供给的着力点很多,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考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投入,释放农村消费需求;以发展养老服务为契机,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增加城镇消费需求;以加速推进宽带建设为基础性工程,优化消费环境,促进信息消费。

    深化改革是增加有效供给的关键

    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给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最终需求;二是供给质量不优,影响最终需求;三是供给成本太高,抑制最终需求。这些现象的存在,根子在体制上,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最终需求,关键在改革。

    以放宽准入、优化资金来源结构为切入口,增加投资需求。新一轮投资应更加注重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不是简单地为经济打一剂“强心针”,而是通过增量资金投入,带动资本存量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应更多地把投资机会让给民间和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要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另外,要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弱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生产要素价格的各种扭曲。同时,需要进一步放宽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

    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为突破口,增加供给数量,满足消费需求。当前经济中,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存在着供应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淘汰落后,以增加有效供给。

    为此,要下决心通过打造有限和有效政府,从制度上限制政府干预经济的动力和能力,促使企业等微观主体内生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并实现生产要素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化配置。

    以清除不合理政府收费和结构性减税为杠杆,减小供给成本,扩大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商品在流通环节、特别是物流环节的费用过高,不合理的税费负担较重,导致消费品的相对价格持续走高,抑制了最终需求。

    放宽准入、反垄断和结构性减税,我称之为“新供给主义”,应该是当前解决经济下滑趋势比较有效的药方。

    (此文为作者供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王兵:碳排放权交易升温两难点待解

    下一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开放型经济体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