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雾“霾”哈尔滨 靠风吹“突围”?

    2013-10-23 01:06

    进入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区出现罕见雾霾天气,在连续多天雾霾笼罩压力下,哈尔滨市成为我国首个因雾霾严重而停课的城市。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进入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区出现罕见雾霾天气,在连续多天雾霾笼罩压力下,哈尔滨市成为我国首个因雾霾严重而停课的城市。10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哈尔滨市环保局公布的环境质量状况了解到,当日哈尔滨市大部分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AQI)都达到了500峰值,所有检测点的空气质量等级都属于“严重污染”。而根据天气预告,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到来,大风可能结束这次难缠的雾霾天。

    对于持续雾霾,哈尔滨环保部门表示最根本原因是冬季燃煤污染,同时有焚烧秸秆、机动车排放等多因素叠加。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巨大,每年该市耗煤量就达2840万吨。

    据报道,为了治理空气污染,黑龙江省将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同时加快哈尔滨市及各地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降低供暖煤污染强度,谨防雾霾天气再次造访。然而,黑龙江这样的欠发达省份,如何利用地域优势调整能源结构在“雾霾”中突围,仍需多方努力。

    哈尔滨供暖用煤量大

    截至10月22日7时,当地AQI数值为430,PM2.5为396,属于严重污染。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哈尔滨市区的幼儿园、小学、初中10月22日停课,这是哈市因严重雾霾而被迫连续第二天停课。

    10月20日,哈尔滨正式供暖,当天哈尔滨也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随后两天,PM2.5浓度依旧较高,空气质量等级均属于严重污染。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分析指出,冬季燃煤供暖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根本原因。黑龙江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清洁燃料使用比例低,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大,仅哈尔滨就达2840万吨,且10月份为采暖期起炉集中期,污染物排放较大。

    黑龙江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马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哈尔滨严重雾霾和当地供暖有一些关系,因为正好赶上启炉的阶段,比平时锅炉的排放要大一些。

    进入供暖季,哈尔滨的供暖用煤量到底有多大?虽然当地政府并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但从去年燃煤数据来看,哈尔滨供暖期用煤规模较大。之前,有媒体从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哈尔滨燃料有限公司获悉,去年12月份,燃料公司从原来的日配送量5000吨左右急增至日配送燃煤1万吨以上。然而,今年哈尔滨供暖面积远远大于去年。哈市今年新建、续建、扩建西南热电厂、平南热电厂、哈西金山堡供热厂、哈热六期、太平供热厂5座热源厂,新增供热面积4780万平方米。

    环保厅称是气象灾害

    对于哈尔滨出现持续多天的严重雾霾天气,马健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天气,这次是196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逆温天气,现在算作是气象灾害。

    同时,黑龙江环保厅给出的分析是,气温骤降导致高空中大气温度高于地面空气温度,热力对流减弱甚至消失,大气状况变得 “稳定”,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受到抑制,形成了所谓的“逆温”现象。同时,进入采暖期,哈尔滨市城区风速小,湍流弱,易形成“静风”现象,抑制了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两者效应叠加,极大地削弱了城市大气自净能力,使得地面污染物浓度累积升高,形成叠加污染物排放高峰。

    但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一些地区,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就会很容易产生雾霾,根源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的环境容量。

    记者从哈尔滨市环保局了解到,为应对雾霾,市环保局的平房、松北、道外分局已经着手开展应急排查工作,对锅炉烟尘排放、“三堆”扬尘污染源查处和农村秸秆禁烧等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马健认为,供暖烧煤和企业排放对大气污染有一些贡献,在采暖季之前,虽然没有供暖用煤,但企业的排放也一直存在,却不至于产生这种严重雾霾现象,这种现象产生还是天气原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先良告诉记者,雾霾肯定和当地局部的不利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也说明局部地区的颗粒物排放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水平。

    企业偷排加重雾霾

    目前,整个北方地区不仅采暖主要依靠燃煤,其能源结构也是以煤炭为主,大量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对于空气质量的威胁较大。而一些企业的偷排将更进一步加重大气污染。

    本月早些时候,黑龙江省环保厅曾向社会通报了全省污染物总量减排半年核查情况,发现个别企业存在环境违法问题,比如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电炉除尘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黑龙江华电齐齐哈尔热电有限公司在线烟尘数据不准,CEMS间通风损坏。

    不仅仅是黑龙江,从环保部今年以来多次公布的处罚名单来看,一些地方企业的偷排问题依旧较为普遍。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企业的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情况并不是太好。有些企业是有环保设施,但是根本不运行,或者采取间断性运行,有些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环保设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环保压力下很多企业都会选择上马环保设备,但这些设备的日常运行会带来巨大的生产成本。以钢铁为例,生产一吨钢铁,所需要的环保投入大概是130~150元。

    上述知情人士称,对于这些偷排行为,应该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重点企业国家监控,较大排污企业省级监控,排污量小的企业实行市级监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传统产业转型之路:技术管理升级中国“智”造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