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基金法”时代之六大变化

    2013-05-27 01:1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董华 王瑞 发自深圳 北京    

    每经记者 董华 王瑞 发自深圳 北京

    6月1日,期待已久的新《基金法》将付诸实施,这也预示着整个基金行业要和以前的时代告别,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新的时代,新的面孔。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到底是新的机遇,还是新的挑战呢?“压力很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说这话的是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

    在未来面前,我们可以猜测,大基金公司或许会在压力之下,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人才,而私募的正规化,竞争加剧使得公募的生存愈加艰难。然而,伴随着监管的放开,行业机遇也是不少,未来可能真的会出现上市的基金公司,亦或者基金公司的发展将出现两极分化,以后特色明显的公司会越来越好,而差的可能会越来越差。

    在这个新法颁布之时,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基金行业可能发生的那些重大变化。

    变化1

    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规范运作的法制化轨道。私募基金合法化,对整个行业来讲,公私募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平台也会更加规范,只有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发展壮大。

    公私募有望合二为一

    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规范运作的法制化轨道,防范非法集资、欺诈客户、挪用资产、不正当竞争等风险,保证其运作应有的动力和活力,并在投资主体地位和合理配置税负等方面做出特殊安排。

    新《基金法》将私募纳入监管,名为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实为私募基金的机构适用相同监管标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被合法化,这一公募基金历来的“对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未来可能就没有公私募之分了”,相关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新的法规,实际上是将使用的对象拓宽,“私募的规范定位,对整个行业来讲,竞争会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平台也会更加规范”,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私募过去一直处于半地下,乱象丛生,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私募纳入监管是其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私募的发行渠道拓宽,对于一些比较规范的大型私募来讲,选择空间更大,为产品的设计、创新,管理方式的变化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某第三方基金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公募、私募可能并没有多少分别”,边界的模糊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新《基金法》的实施将会为公募和私募的发展提供一个利好。

    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说,这种统一监管是财富管理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财富行业的竞争。对公募来说,牌照带来的溢价正在消减,这也刺激公募基金公司做更好的产品,以求在竞争中生存下去。

    私募可以发行公募产品,公募可以做专户子公司,如此一来将竞争演绎得越来越激烈。当前私募发展还未饱和,近几年来,公募人才也一直在朝着私募流动,但这种势头最近有所减弱。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公募、私募的发展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现在做私募并不容易,尤其是做股票的私募,股市不好,私募赚取的又是超额收益,没赚钱什么都没有,且私募的运营成本很高,正规的阳光私募最少也得养活20~30个人”,某私募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公募人才往私募的流动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很多人愿意回到公募,还是公募待着稳定。

    “如果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真的实施起来,不少私募的人才可能会回流到公募基金行业”,上述人士认为,公募牌照已经不稀缺了,在更加市场化的背景下去竞争,无论公募还是私募,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发展壮大。

    变化2

    《基金法》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政策的放松使得选择激励的方式更加多样。具体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在小公司较为容易,在大型基金公司实施起来则较为艰难。

    股权激励留人才

    新《基金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且5%以下股权变更不需要审批。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基金公司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股权激励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股权激励放开初期不足以对人才形成非常大的激励,5%以下股权变更不需要审批,如中欧可能会给窦玉明不到5%的股权,这是开始小步尝试,相信未来会有实质性的推进”,上海某基金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股东背景不同,其管理理念也不一样,股权激励只是激励的手段之一,政策的放松会使得选择激励的方式更加多样。具体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在小公司较为容易,在大型基金公司实施起来则较为艰难。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称,股权激励问题中,小基金公司可能相对好解决,大公司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利润更多,对整个公司的治理、骨干员工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冲击较大。

    对于大中型基金公司而言,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不少股东较为强势,盈利确定性强,做激励会有成本的问题。这些公司的股东会给基金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水平,管理层想进来不易,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管理层拿几百万甚至更多的年薪换取较高估值的股份,他们也会觉得不实惠。

    相反,小型基金公司更加灵活,不少小型基金公司一直处于烧钱的境地,这些公司的估值相对较低,实施股权激励更加容易,如此便会吸引大型基金公司人才往小公司流入,近期富国总经理窦玉明转投中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做基金公司并非股东方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相对小基金,投研在吸引人才方面难度很大,即便没股权激励,公司也会想其他办法,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股权激励确实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如此一来便存在骨牌效应,因为人才流失,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估值可能会慢慢下来,他们很可能会走股权激励这一步。”

    变化3

    针对市场担心的“老鼠仓”,新《基金法》加大了基金持有人的保护力度。放开从业人员炒股,增加行业透明度,促进行业空气的净化,巩固基金公司在市场中的作用。

    从业人员可以炒股

    从基金业伊始,人们就一直在谈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持有人的利益问题。“老鼠仓”屡禁不止,屡屡有人触及高压线,导致政策不断加码,行业人人自危。

    市场发展到今天,“老鼠仓”似乎也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新《基金法》在修改的时候,态度却发生了转变。

    新《基金法》第十八条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其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进行证券投资,应当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报,并不得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这意味着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只需要报备,即可进行股票投资。

    市场开始担忧“老鼠仓”死灰复燃。华南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之所以放开,就是因为管理层心里有谱了,放开意味着整个基金行业的认识在不断提升,行业的成熟度在提高。

    针对大家担心的“老鼠仓”,新《基金法》加大了基金持有人的保护力度,比如针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召集难度大、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新法引入二次召集持有人大会制度。证监会投保局也表示,放开会增加基金行业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降低“老鼠仓”行为发生的概率。

    “相较于其他行业,基金业尤其是投研人员的薪酬一直是外界所难以企及的,但行业内薪酬差距也在不断拉大,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业绩做得好,可以拿更多的钱,做不好薪酬会非常低,相差20倍以上都有可能。这会促进行业空气的净化,专业能力会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透明度的提高能巩固基金公司的作用。从而使行业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而“老鼠仓”势必会慢慢成为市场的末流,不管怎样,基金从业人员可以炒股,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松了一口气”。

    变化4

    基金公司牌照稀缺性下降,使得行业更加市场化,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基金公司只有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差异化发展加速

    基金公司发展到今天,从处处管制,到处处放开,面临着混业经营的挑战,基金公司们开始在未来的大门前犹豫了。

    “从未如此迷茫。”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袒露心声,“然而,只能做好当下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这又是多少基金公司的心声呢!

    市场变化了,原先受限制不能做的事情终于可以做了。尤其是新《基金法》专门单列了“非公开募集基金”,这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不仅仅在二级市场进行证券投资,还可以在专户上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和信托一样,基金公司将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然而,私募也将进入公募领域分“羹”,使得公募基金公司的生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其实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一直是温室里的花,虽然一直嚷着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旦真的出去,反倒不知道该如何存活了。”华南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放开的确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究竟怎样存活下来,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从历史上来看,基金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华南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分析称,第一个阶段是政策红利,第二个阶段是渠道,第三个阶段就是行业扩容,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2006年和2007年大批量基金公司成长起来,第四个阶段就是目前一些新基金公司的快速成长时期。

    “基金公司牌照已经不稀缺了,门槛降低也使得生存更加艰难。目前能够获得生存的法宝就是特色经营,走自己的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基金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基金同业公会会长、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在第六届富国论坛上表示,目前基金业很大一个挑战就是产品同质化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渠道、策略同质化。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业绩长期优秀的基金凤毛麟角,投资排名榜上永远是黑马频出,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

    从近两年的基金公司发展轨迹来看,个别基金公司的确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去年华安和汇添富同时在市场上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潮流。比如渠道强势下的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在固定收益类品种发行上屡屡获得佳绩。另外,受股东影响力较小的易方达,在近几年市场营销中,可谓是风采占尽,规模也跃居行业第二。

    “优秀是综合的评价,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投资业绩、规模、营销等等参考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尤为突出,那么这家公司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即使再优秀的投资经理,如果没有差异化的投资和管理产品,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造成的结果是公司的利润越来越薄,投资者满意度降低。”陈敏表示,“比如原有的监管方式,排名导致了很多公司到年底注水冲短期的规模。”

    这也意味着,监管的放松将使得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市场化,在市场的引导下,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良性。只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真正有能力的基金公司才能显现出来,行业的未来也才会越来越美好。

    变化5

    众多小基金和FOF良莠不齐,新 《基金法》细化了基金转换运作方式或合并的程序,这在基金合并和产品设计上打开了创新空间。

    基金合并打开创新空间

    新《基金法》中规定,基金转换运作方式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细化了基金转换运作方式或合并的程序。这意味着,小基金可以“关停并转”,FOF(基金中的基金)成为公募基金中的一员。

    “维持一个小基金成本是很高的,只收管理费覆盖不了成本。合并产生了规模效应,有利于管理”,上海一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一些濒临清盘红线的基金碍于面子不能清盘,随着新的《基金法》出台,就可以将这些小基金合并,尤其是策略相似、又在同一个销售渠道的基金,要合并会更加容易。

    当前基金公司的牌照还是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基金公司可以用其他基金来养活这些迷你基金,等到牌照的稀缺性消失,基金公司可能就没能力覆盖这个产品,因为未来竞争肯定加剧,小的基金可能会越来越多,小基金的合并势在必行,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称。

    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将几只小产品合并后,可将其设计成一只母基金或者伞形基金等形式,这就把基金创新的空间打开了。

    其实FOF早已经出现在券商和银行的产品中,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也终于成了基金行业中的一员,新的《基金法》规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基金份额的,为基金中的基金,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二十。

    国内当前1000多只基金,而股票也才2000多只,投资者选基金并不比选股票容易。不过,也有人士分析称,FOF在对国内大型基金公司更有吸引力,这些大型基金公司有完整的产品线,有较多的产品供选择,国内FOF初始的发展应该是以投资内部基金为主,但若做不好,对自家品牌的负面影响也会很大。但FOF的推出确实为基金公司的经营、规模增长、产品的设计上打开了空间,为基金公司形成了一个新的创新点和规模增长点。

    变化6

    通过上市,基金公司可以获得融资以发展更多的新业务,未来的股权激励也会有实质性的意义。有监管层和新《基金法》的支持,基金公司上市或许并不遥远。

    上市并不遥远

    事实上,新《基金法》为基金公司上市预留了空间。此前记者了解到,即将实行的新《基金法》修订后,明确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份制,并且取消了对持股5%以下股东的行政审批,而这一度也被市场解读为给基金管理公司上市预留了空间。

    果然,在今年2月26日,监管层首次表露了对基金公司上市的正面态度,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支持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符合条件的财富管理机构上市。

    通过上市,基金公司可以获得融资以发展更多的新业务;通过上市,基金公司未来的股权激励才会有更加实质性的意义,海外已经有成功的基金公司上市先例,国内基金公司也是跃跃欲试。此前有基金公司也曾谋求过上市事宜,但最终均未成行,行业反应一度冷淡下来。

    监管层对基金公司上市态度的转变,管制的进一步放松,而且伴随着资管行业的混业经营,相比两年前的淡漠,国内的基金公司对上市的态度也有了根本的转变。

    “上市当然是好事,现在你们看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了很多新的业务,这些新业务基本上属于资本消耗型的。所以,在过去基金公司注册资本相对比较小的情况下,等于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有利于从事一些资本消耗型的新业务。”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俞岱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但在愿望面前,我们还得回归到业内的实际情况。在国外,有上市需求的主要是中型的基金公司,而且有成功的先例。和国外相比,国内基金公司有天然劣势,销售费用比例较低仅有1.5%,而国外是5%。尤其是新基金销售,代销机构基本拿走一半。中型基金公司业绩不稳定加之管理费用低,高速盈利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真正缺钱的基金恐怕难以获得上市资格。

    不过的确有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在为上市做打算了。记者此前也了解到,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子公司,以备未来上市的需求,并已把上市列为五年规划的内容。按该公司的想法,公募业务基本没有上市的必要,只有旁支业务才有这个必要,而平台融资、资金需求等业务被纳入旁支业务的考量。

    事实上,此前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副总曾对记者表示,证监会目前一直在强调放开基金公司的管制,但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长期已经形成了被保护的状态,一时间很难马上适应市场化的竞争。如今的基金公司业务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旁支业务发展的都不是很理想,所以上市的难度仍然很大。

    尽管上市路漫漫,但监管层明确的态度和基金公司急切准备的姿态,都让我们对未来基金公司上市抱着非常大的信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猪肉价格今年“跌跌不休” 大小卖猪户都赔钱

    下一篇

    提前布局风格转换 部分基金逢高减持创业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